你自己改變了,可能一切就會改觀了。當你決定拋開你的抱怨時,你將會發現,人生也因此而變得比較順利、有趣了。光發牢騷不行,請提出建議管理的原則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出抱怨。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我們習慣把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讓他人知道,卻很少提出自己的建議。
“我覺得薪水太少”“我認為公司太小”……這些都是沒用的抱怨,連小孩子都知道如何表達不開心。但我們長這麼大,除了發現問題之外,總要學會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一個談戀愛的女孩子來說,與其抱怨說“我覺得你對我不好”,不如直接說“你對我不夠好,可不可以一個月帶我去吃兩次西餐,送上三次玫瑰花,今年帶我去巴黎旅行一次。”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應該設法采用積極的方式表達出你的改進意見。
事實上,任何抱怨都可以換成提問的角度來表達。隻有抱怨者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去麵對,而不僅僅是發泄不滿,才能促進問題的解決。如果確實存在需要改進之處,就動手改進它。這樣,所有人才樂於同你一起探討問題的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切記,發牢騷的目的是幫助自己解決問題,而非讓別人對你形成敵意。被Achive雜誌評為2001年全球第七藝術總監的包益民,就要求員工“光找碴兒不行,請提出建議。”並且要求員工至少提出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
因為隻想一個方案的話,很可能想不清楚,行不通。提出“三個解決方案”的好處是:
一、有助於幫你把對問題的消極情緒轉換為“我有辦法解決”的積極情緒;
二、即使問題沒有解決,你也會發現,也許有些問題並沒有那麼重要,不解決也沒有怎樣。如此,你就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了。有一些年輕人很“含蓄”,不提問題,也不講解決方案。他們覺得“你是老板,理應知道我的心情開導我”——這完全錯誤!老板是雇傭你工作的人,你的工作就是把事情做好。什麼叫“做好”?
我的觀念就是要照顧自己,照顧同事,照顧客戶,還要照顧老板,把事情搞定。每個人都隻有自己管自己,連父母都不能代勞,老板沒有責任管你。還有一些年輕人太“聒噪”,他們從書本中了解到一些大公司的人事製度,就對自己的小公司充滿了不滿,經常提些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比如隻有改換薪酬製度,才能鼓舞士氣,主管應該花多少時間和他們討論人生……
所以,當你向領導和同事發牢騷時,最好還能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即使你不能提供一個即刻奏效的辦法,至少也應提出一些對解決問題有參考價值的看法。這樣領導會真切地感受到你是在為他著想。當然有一種情況是,發牢騷的人心中早已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隻能抱怨。但如果從老板的角度出發,並且以老板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地提出來,老板應該是非常歡迎的。
對於普通員工來講,他人通過一些事實證明自己錯了,對自己來說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讓上司在下屬麵前承認自己錯了就更不容易了,因此在發牢騷後,你最好還能說一些理解對方的話。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如果能在沒有抱怨的情緒下解決問題,將會得到最好的效果。這裏有一個案例。張某是一個鋼鐵廠的領導,可是他一點也不懂鑄造。他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出現質量問題怎麼辦?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後來他找到了一個方法,他對這種方法進行了如下闡述:“我們先不說這是誰的責任,我們先分析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大家的思維轉過來了,當原因一步一步地被破解出來之後,討論和溝通也就開始了。原因找到了,方法也出來了,於是就可以明確這件事情由誰負責了,負責人就會用心帶動其他人去做了。至於造成這件事的人和因素,在討論過程中已經不言而喻了。整個解決過程中員工沒有一句怨言。”所以當遇到麻煩複雜的問題時,簡單而直接地進入解決問題的程序可能會更好。因為管理的原則就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出抱怨。如果在問題麵前管理者過分強調明是非、究責任,反而會把問題複雜化,使人際關係緊張化,從而耽擱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弄不好還會助長相互推諉、逃避責任的不良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