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實兄,林公在信中對你推崇甚多,更誇你為國之棟梁。不知君實兄此次來京,自有什麼打算沒有?”
曾國藩眯著一雙三角眼,細細打量著坐在他麵前的和珅,一份剛看完的信擺在左手邊,從封麵來看,這正是林則徐讓和珅帶給曾國藩的那份推薦信。
曾國藩正細細觀察著這位被林則徐信中推崇極致的年輕人,試圖想從和珅身上瞧出些究竟來,對於林則徐的眼光他向來就是佩服萬分,但見到和珅如此年輕時,心裏依舊有些疑慮。這個年紀比他還小十來歲的年輕人究竟會有什麼才能?居然能讓名震中外的林公如此出力,並在信中再三關照自己,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呢?
同樣的,和珅也在偷偷打量著曾國藩。這位道光年的進士、禮部右侍郎,朝野內外矚目的政治新秀,升官的速度之快簡直讓和珅感到吃驚。
在短短幾年裏,考取進士的曾國藩居然就從一個小小的京官步步高升,一連跳過幾級,眨眼間就成了官居二品的大員。這種火箭一樣上竄的速度,快的就是連當年的和珅也比不上,至少,他當年沒給乾隆看上之前,還在芝麻綠豆的官位上混際了好些年呢。
“滌生兄所道之言令下慚愧萬分,在下自結識林公以來,就深為佩服林公的才識和胸懷,更欽佩林公那為國為民的一片赤誠。如今國家正是內憂外患之際,想林公遣戍邊疆,仍尚不忘報國,在下受林公教誨,又身為滿人,豈能袖手旁觀?有道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在下雖無林公、滌生兄等之大才,隻有略微薄技旁身,但也願為國出仕,以盡一份小小心力……。”
和曾國藩談過幾句話,和珅基本上就摸清了對方的脾氣。這位曾大人,不僅是曾子的後人,更是典型的儒者,對付這種人,絕對不能誇誇其談,引起對方反感,反而要把自己說得名不副實,表現得越謙虛越好。
果然,這幾句話一說,曾國藩立即就對和珅有了個好印象。他微微頷首,撫著長須笑了。
“君實兄謙虛了,林公乃是前輩,本部堂又曾多次受林公之教誨,深知林公為人。既然君實兄能得林公推崇,必有其不凡之處!”
“慚愧……慚愧……在下之學遠遠不及滌生兄,今後還望滌生兄看在林公份上,多多教導才是……。”
和珅的高帽子一頂接著一頂,把曾國藩捧得舒舒服服的。可是,曾國藩雖然對和珅的印象大好,但他畢竟還是個心計深沉的人,談笑之間,早就在暗暗琢磨著為和珅究竟安排一個什麼樣的差事比較妥當。
在曾國藩看來,職務安排了高是肯定不成,因為他畢竟跟和珅才剛認識,雖然有林則徐的推薦,但他對於和珅的才能和為人還是一無所知,如果安排失當,到時候出了什麼問題,他這個經手人難免被那些無孔不入的禦史抓住痛腳,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仕途。
不過,安排不當的話,又等於駁了林則徐的麵子。就算以後林則徐不起複回京,就是被好友沈葆禎、彭雪琴知道後,也難以做人。思來想去,把好些職位在心頭翻來覆去地盤算半天,曾國藩終於定了主意。
“君實兄,如蒙不棄,君實兄可先在禮部先任筆貼式,待一年之後,如確卓然,為兄再為君實安排另職。進,或可入軍機為章京,退,也可調任他部為員外郎,你看……如何?”
曾國藩的算盤打的不錯,禮部筆貼式,隻是個小小的八品京官,而且手上也沒有任何權利,幹的也隻是些記記抄抄,諸如秘書、助理之類的活。在這個位子上,就算能力再差,幹得再糟糕,也出不了多大的問題,何況曾國藩現在正是禮部右侍郎,可以說,和珅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眼皮下,和珅是否真像林則徐所薦的那麼優秀,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