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歸故土問情詢事(1 / 3)

上海,離別三年後,和珅終於又回到了這裏。和當年悄然出洋不同,當和珅帶著辜鴻銘下船時,頓時被碼頭上來迎接他的人數之多,差一點兒給嚇了一跳。

這些人裏不僅有他出使的英、法、美三國在上海的公使和在上海的胡光墉、喬阿富等人,還有一大群當地的官員,在這群官員裏,和珅甚至瞧見了一位老相識——王有齡。

“密斯脫於!我的老朋友!”顧盛仗著與和珅私教甚厚,第一個來到了他的麵前。

“公使先生,幾年沒見,您還是那麼容光煥發,看來上海的水、米讓你生活得不錯呀!”和珅笑嗬嗬地向他打著招呼,同時一語雙關地打趣了他一下。

“當然!當然!”顧盛在中國也有些年頭了,那裏還會聽不出和珅的弦外之音?樂嗬嗬地點著腦袋。

辜鴻銘是第一次來中國,對眼前的一切都覺得異常新奇,特別是眼前那些黑壓壓一片,個個穿著官服的官員們,更讓他覺得既好奇又有趣,忍不住帶著笑偷偷地打量著那些人。

不過,在他打量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打量著他。一個黑頭發,雖然黑眼珠裏帶著一絲藍色的少年,在洋人的眼裏卻依舊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而在那些中國人眼裏,穿著西洋服裝,沒有辮子卻留著短發的他,又是一個引人矚目的另類。

“密斯脫於,這位是?”顧盛轉著眼珠好奇地看了辜鴻銘一眼,悄悄地問道。

“我的朋友,辜鴻銘……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碩士,普魯士萊比錫大學的博士,卡萊爾先生的得意弟子……。”和珅故意抬高了點聲音,指著身邊的辜鴻銘說道。

一瞬間,顧盛臉上表情都快僵直了,不可思議的看著年輕的辜鴻銘,嘴巴張得簡直能塞進一個蘋果。作為美國的外交官,他哪裏會不懂得愛丁堡大學與萊比錫大學的份量,更別說那位被西方稱為大師,《法國大革命》的作者卡萊爾先生了。好半天,他才從驚愕中清醒過來,帶著有些忐忑不安的表情主動向辜鴻銘問候,而辜鴻銘卻隻淡淡地一笑,似乎根本就沒把他這個美國公使看在眼裏,隻輕輕地和他握了握手。

和顧盛的對答,周圍其它國家的外交官都聽得一清二楚。在中國呆久了,這些洋人都有著一副趾高氣揚的嘴臉,就算麵對和珅也是官麵的禮儀多於尊敬。但他們聽到辜鴻銘的來曆時,同樣也表現出震驚的樣子,緊接著一個個全收斂起了原本高傲的模樣,爭先恐後地向辜鴻銘問候。

辜鴻銘忍著笑與他們打了下招呼,臉上卻掛著比他們剛前更高傲的神情,就如同那些洋人平日裏對待普通中國人一般,根本就沒給他們什麼正色。這不僅是辜鴻銘本就狂傲的性格使然,同樣也是他們下船前和珅給他的交代。因為和珅想讓辜鴻銘回國第一天就一舉成名,好好震一震這些瞧不起中國人的洋人,有了些名氣後,他再向朝廷推薦辜鴻銘入仕,這樣更能起到效果。

“於中堂從海外歸來,有大功於國,實為勞苦功高!卑職等人再此守候已久,並早已備下酒宴……還請於中堂……。”被洋人搶了先,那些官員哪裏還按捺得住?一個個爭先恐後地擠了過來,打千的打千、拱手的拱手,碼頭上頓時亂成一圈。

“於中堂?”聽到這稱呼,和珅不由得愣了愣。自此生以來,還從未聽到過有人用“中堂”來稱呼自己,聞詞若有所思,情不自禁讓他想起了當年的時候。同時,他也覺得奇怪,因為他出國前道光雖然給了一個入軍機大臣上行走的頭銜,但這隻不過是個虛名而已,更別說他現在又無大學生之銜,哪裏能稱得上什麼“中堂”?

王有齡穿著四品補子,在這些人裏是官銜最高的,他站著最靠近和珅的地方,見和珅微微皺著眉頭,似乎在想些什麼。由於他曆來與胡光墉交好,再加上當年與和珅還有著一麵之緣,王有齡馬上就察覺到了和珅的心思,連忙悄聲地在旁說了一句。

“於大人身為帝師,當年又受先帝所托出使各國,如今聖上即位,於大人順利歸來,回京後必然會有重用,下官們就……。”

王有齡話雖然不多,卻點出了這些小官們打的主意。攀大枝、抱大腿,這些都是官場上曆來的習慣,和珅也是見之為常了。

微微一笑,和珅也沒去追究什麼,隻把王有齡招到一旁,讓他先把這些官員全帶走,免得在碼頭上鬧得招搖。當然什麼酒宴等等,和珅自然也不會去參加的,另外再讓王有齡告訴他們,由於自己長途跋涉,舟馬勞累,需要先休息幾日,等安歇好了,再一一見麵不遲。

不過對於王有齡,和珅還是給了他一份麵子,讓他把這些事辦好後,直接來胡光墉處找他,並有事要問。

和珅這一交代,王有齡那敢不從?何況和珅還讓自己呆會去見他,更讓有官迷之稱的王有齡喜出望外,樂得屁顛顛地馬上就走了。

等人群散開後,和珅告別各人,這才坐上了胡光墉等人早就為他準備好的官轎,帶著辜鴻銘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