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輕重並濟是正道(2 / 3)

“原來如此……。”

“對了,君實兄!”辜鴻銘直了直腰,正色地說道:“我瞧了這幾日,有個建議想和你提一下。”

“什麼建議?”和珅感興趣地問道。

“自來上海後,我總覺得國內消息閉塞,與外界信息溝通不暢。上海算是通商五口之一況且如此,等到了京城估計還要甚之。所以……我想建議君實兄多訂購一些洋文報刊,透過洋文報刊了解國際局勢,免得信息不靈,導致將來舉措失當!”

“好!好主意!”和珅眼睛一亮,拍手叫好。

辜鴻銘這點子正是恰到好處,不提的話和珅一時間倒想不起來。在西洋的時候,他就領教過洋人報刊的便利。現在回國後,國內與海外聯係不暢,通過洋文報刊來把握國際局勢,的確是個最好的辦法。

“我見湯生看上去似乎成竹在胸,是不是已經先斬後奏,幫著擬好報刊訂單了?”和珅瞧見辜鴻銘一副微笑得意的樣子,笑盈盈地問道。

“哈哈哈!果然什麼都瞞不過君實兄啊!”辜鴻銘笑著點點頭,從懷裏取出一疊紙遞給了他。

接過訂單,和珅饒有興趣地看了看,隻見上麵列舉了三十多種報紙、五百多種各國雜誌。這些報紙雜誌中,和珅在西洋時候隻讀過幾種,別的不明白,讀過的那些和上麵一對應,頓時覺得其選擇異常高明。

“好!好!”和珅讚不絕口,連連點頭:“湯生,這事你比我熟悉,就交給你了!”

“絕對沒問題!等報刊到後,我每日會整理出一份比較重要的給君實兄過目。”辜鴻銘接回那疊訂單說道。

和珅非常滿意辜鴻銘的作為,雖然他暫時還沒幫辜鴻銘確定職位,但辜鴻銘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和珅的助手兼筆貼式(秘書),很好地擺正了位置和心態,不由得讓和珅感到欣慰。

“湯生,這幾天在上海看的怎麼樣?以你的眼光,商行之事應該如何發展?”身邊有如此人才,和珅當然要人盡其用,所以借著今天隻有他們兩人單獨相處,就問了起來。

辜鴻銘微微一思索,開口直言道:“君實兄,你也知道我對商業知道的並不多,所以商行的業務我就不說了。這幾天我不僅逛了逛上海,還去了商行下的幾家工廠瞧了瞧。以我在工業上的認識,覺得我們商行整體做的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絲廠一塊,用的全是美國新型機械,這種工廠別說是在上海了,就連歐洲也沒有幾家。”

聽到這裏,和珅忍不住點頭微笑,絲廠是他在出洋前就定下來的,而且設備也是在美國親自采購的,辜鴻銘誇讚絲廠,等於也在誇讚自己的眼光,怎能不讓和珅自覺得意?

“不過……君實兄,鴻銘全部看完後,覺得在產業結構上卻有著很大的隱患!”正當和珅得意的時候,辜鴻銘突然一個轉折,讓他驚愕異常。

“隱患?湯生此話怎講?”和珅驚訝地問道。

辜鴻銘笑了笑,反問道:“君實兄,我問你一個問題,你搞商行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以商行之利,實富國強國之策……!”和珅正色答道。

“君實兄可知,如按現在的步驟下去,富國強國隻是一場空麼?”辜鴻銘搖頭說道:“我剛回國,國內之事君實兄要比我清楚的多,但西洋之事我卻比君實兄更了解。君實兄大辦商行,獲利豐厚,粗看似乎可以富國,實際上隻是富人而已。想百年之前,威尼斯富甲天下,但其國不強,一有外患就會曾土崩瓦解之勢。而我泱泱中華,也同當年威尼斯一般,其國並不是不富,而是不強啊!西方大國如今崛起,一靠的是製度,二靠的就是工業!其製度我們暫且不談,今天隻單論工業。”

辜鴻銘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工業向來分輕、重兩類,輕工業投資低,獲利大,見效快,有利於商業流通,民生發展。現在商行做的就是輕工業之事,但此類毫無技術基礎,更不能用來強國。強國首要靠的是重工業,重工業雖然投資巨大,獲利緩慢,但它卻是一個國家的真正基礎所在,而君實兄如今舍重求輕,哪裏能做到富國強國呢?”

“湯生的意思是讓商行向重工業發展?”和珅若有所思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