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雷九州 第二十一章 打掉牙就和血吞(1 / 3)

大家都是聰明人,有些話不用多說就能點透。和珅陪著穆彰阿隨意聊著,大多都是談當年往日之事,兩人談得高興時還敞快地大笑幾聲,聊到困難時也會唉聲歎氣的搖搖頭。

“滌生當年離京,雖說是丁憂守製,可現在看來卻也是個機會啊!古人有雲:禍福相依,果然誠不欺人那……。”

穆彰阿此話說得有理,如果曾國藩當年奪情留在京中的話,現在或許會是一部尚書之職。但是,以曾國藩身上的那“穆黨”烙印之深,對穆彰阿沒有絲毫好感的鹹豐肯定不會大力重用他,最多隻是把他當成一個閑臣罷了。誰都沒料到,曾國藩回鄉後居然會是一片海闊天空,用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片天地。

如今的曾國藩不僅是被鹹豐任命的第一位團練大臣,手下有了幾萬驍勇善戰的三湘子弟,更成了一位為國抵擋太平天國西進的一員大將,挽救大清江山的中興之人。

如果按實際戰鬥力來看,和珅在上海所辦的鄉勇並不亞與、甚至比湘軍更強大,但曾國藩這幾年卻一直在與太平軍真刀真槍的在幹,殺得太平軍硬是衝不破長沙,長沙城外遺屍遍地、血流成河。

這些實實在在的功勞是誰都不能比的,可以說,沒有曾國藩就沒有長沙戰役的成功,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也不會就此命喪城下。

而曾國藩隻是一介書生,居然也能鐵血領兵,統帥大軍,更讓人大為驚歎。雖然由於某些原因,曾國藩在帶兵初期靠著刀血之光很快豎立起了自己的威嚴,但也就此背上了一個“曾剃頭”的惡名。不過,對於這些,不論是和珅,還是穆彰阿聽到這外號後隻不過淡然一笑,他們都是久曆官場的人物,當然明白在這種形勢下隻能依靠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手段,要不然別說打仗了,就連手下的兵丁都不會服一位從未帶過兵的文官。

既然在短時間內做不到讓人又敬又怕的地步,那麼讓人怕就是最好的辦法。而曾國藩就是如此做的,現在看來他做的還並不差。

既然聊到曾國藩,和珅就忍不住想起了前些時候關於曾國藩的一件事。

“老大人,滌生兄前些時候冒然突進,不幸戰敗幾場,事後上折請罪,其中有句話說得尤其漂亮!”

“哦……究竟是何話?”穆彰阿好奇地問道。

和珅笑道:“折中其它的話,景和就不說了,滌生兄在中提到戰敗所用之詞之妙不可言。當手下人細寫戰報時,用了一個‘屢戰屢敗’,而滌生兄看卻後大筆一揮,把它改了成‘屢敗屢戰’……”

“屢敗屢戰?”穆彰阿愣了下,頓時放聲大笑起來。

“好!好!滌生總算曆練出來了,此句一改既未謊報,又向朝廷表明心意,可謂一舉二得!”

“的確如此!”和珅點頭道,和穆彰阿一樣,當初他看見這折子的時候也是先一愕,隨後露出善意的笑容。曾國藩的性格和珅非常清楚,沒想到幾年沒見居然也懂得了變通之術,見到老友如今隻能,和珅怎能不為他高興?

“君實,老夫想托你件事可否……?”穆彰阿好久沒這麼愉快的心情了,和珅不是外人,穆彰阿也用不著和他繞圈子,直接開口問道。

“老大人有何事盡管吩咐……。”和珅謙虛地答道。

穆彰阿滿意地點點頭,隨後臉色卻很快就失去了笑容,一副蒼老的容顏仰天長歎一聲後,依舊精光閃閃的雙目向和珅望來。

“君實做人、為官都是老夫所不及,更讓老夫驚心的是,早在先帝在時,君實就看到了今日之事,並假借出洋,實為避禍來保全自己。君實如此而為,不僅用意極深,還能毅然拋棄已到手的權利,心智之堅定實在是出乎意料啊……。”

和珅萬萬沒想到,穆彰阿居然早就看清了自己的用意,而且當著自己的麵說了出來。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他先是一驚,緊接著連忙開口解釋。

“君實不必解釋,老夫並未有責怪君實的意思……。”穆彰阿連連擺手,歎聲說道:“其實當年老夫也瞧出了些形勢,卻因為種種原因,未有君實如此壯士斷腕的決心罷了,要不然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何況,君實當年如此做也是出於無奈,要知道當今聖上把老夫恨之入骨,如你留在京中今日必無有好結果。所以……君實當年之策行的好!行得險!也行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