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雷九州 第二十三章 磨刀霍霍向何處(1 / 3)

“於大人說的好!”肅順出乎意料地在一旁幫起和珅來:“皇上,於大人所言兩策正中時局,不僅可保上海萬無一失,或許還能因此牽製長毛北進,以待江南、江北兩大營建成後反擊南京。更難能可貴的是,於大人身為朝廷重臣,敢於身先士卒,實為我等不及啊!”

“肅大人!於大人隻不過提了兩策,並未說過親自前往上海啊!你那句身先士卒又為何解呢?”

肅順話音剛落,杜翰裝著疑惑不解的樣子在一旁問道。

“嗬嗬,杜大人難道忘了麼?於大人如今可是皇上所任的督辦團練大臣,上海的團練鄉勇可都是於大人親手帶出來的。如今長毛逼近上海,於大人身為一軍統帥,當然要趕回上海指揮了。更何況,於大人又為製造局大臣,剛才皇上還親口授於大人欽差之職,難道杜大人沒留意麼?”

“有理!有理!”杜翰恍然大悟,口中嘖嘖有聲,隨著肅順的話滿口誇讚和珅,並大拍鹹豐馬屁,說了一通“國有如此賢臣,某等所為不及”之類的話。

“兩位大人的話是什麼意思?”奕訢神情不悅地站出來,出言斥問道:“於大人隻不過是向皇上提了建議,而皇上授於大人欽差也不過為了方便在上海的團練與守備協調而已。於大人身為文臣,團練大臣隻是督辦,而今又身在京城,眼下南下之路已斷,返回上海談何容易!況且現在上海還有一位協辦團練大臣在,與長毛戰事當然由協辦主理,於大人隻需在京運籌帷幄即可,哪裏需要冒如此風險,衝破險地趕回上海的道理?”

奕訢所說的協辦團練大臣正是肅順等人派去的鄭祖琛。肅順與杜翰的一唱一和,明裏是捧和珅,暗地裏是想要和珅好看,現在江南危機四伏,而且南京已下,從京回歸上海陸路已絕,隻有海道一途可行。而且太平軍一旦進攻上海,必然是雷霆萬鈞之勢,上海建城頗晚,除了在鬆江有城牆外,作為一個通商海港,到處都是四通八達,根本就無險可守。從地勢來看,上海遠遠比不上南京城堅固,何況以南京的如此堅牆鐵壁,太平軍都隻用幾日而下,換而言之,上海哪裏抵擋得住太平軍的腳步呢?

就算有著守備道幾千官兵與和珅幾千團練,再加上一些洋人的衛隊協助,與太平軍交戰十有八九也是凶多吉少。奕訢可不想眼睜睜地瞧著自己的老師回上海去送死,更不能看著和珅跳進肅順等人設下的陷阱,當下就為和珅辯駁起來。

鹹豐剛才聽和肅順與杜翰心裏還是一陣的高興,可現在又聽了奕訢的辯駁,他又忍不住打起鼓來。要是和珅回到上海,真鬧個兵敗而死的下場話,別說和珅曾經是他的老師,光憑著把老師送上戰場尋死,如此一條,他作為皇帝就得麵對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更何況,萬一和珅出了意外,他的愛妃蘭貴人也饒不了他,現在蘭貴人已懷身孕,一旦出事,肚子裏的龍種要沒了,一直沒有子嗣的鹹豐還不得哭死?

“恭王爺,於大人是督辦,鄭大人隻不過是個協辦,要知道督辦、協辦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其責卻是天壤之別。何況,於大人自己已經向皇上請纓了,王爺您說那番話又是何解呢?難道隻因為於大人曾經做過您的老師,您就像忘公而私,不顧祖宗社稷安危了?”肅順微微一笑,不軟不硬地****一句。

奕訢聽完眉毛一豎,差一點兒就要發火。肅順話中錦裏藏針,不但死死擠兌著和珅與奕訢,更拐彎抹角地提醒鹹豐,讓鹹豐別忘記和珅與奕訢之間的關係。

這時候,和珅悄悄地向奕訢使了個眼色,隨後向鹹豐說道:“皇上,肅大人的話有理!奴才作為督辦團練大臣,又是製造局大臣,斷然不能隻顧自己安危而不回上海。何況協辦大臣鄭大人年事已高,眼下兵事凶危,奴才怕他一人難當如此大任。再加上奴才剛才所說第二策,必須還得有一位了解洋人,並能在洋人麵前說得上話的臣子來擔任,而這等人選,以奴才來看,朝中隻有奴才親自走一趟才有十足把握。所以,於公於私,奴才請皇上下旨,速讓奴才返回上海,並著手準備一切!”

“於大人……!”奕訢沒料到和珅明知肅順等不懷好意,還會親口說出返回上海的話,頓時大驚失色,向出言阻攔。

但他的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不僅是肅順、杜翰等人,就連周祖培和剛才還和肅順吵了一場的朱鳳標也都連連點頭,假意或真心地為和珅如此顧全大局而讚歎不己。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鹹豐也隻能同意和珅的要求,放他速回上海。不過,當鹹豐下旨後,還特意給了和珅加了一個兩江總督銜。如此一來,不僅同意和珅在上海多招鄉勇,更把兩江的兵權全交到和珅手裏,讓他統一調配,以保兩江局勢。

鹹豐這麼做是有深意的,如今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大片土地已落入太平天國之手,江西又是湖南門戶,與曾國藩、左宗棠等的地盤連成一線。曾國藩、左宗棠雖說是朝廷抵抗太平天國的力助,但向榮、和春、德興阿等人調回組建江南、江北兩大營後,他們手下的團練鄉勇就成了直接麵對太平軍的主力。雖說鹹豐對曾、左兩人的印象不錯,但他們畢竟還是漢臣,漢臣掌兵,在他這個皇帝心裏隻是無奈之舉。

鹹豐不是傻瓜,至少作為皇帝搞搞平衡的帝王之術還是懂的。他把和珅提到署理兩江總督的職位上,目的就是想借和珅來鉗製曾國藩和左宗棠。當然,鹹豐也知道和珅與曾、左兩人的關係,可也正是他們關係密切,鹹豐才有把握隻要和珅坐鎮兩江,曾國藩和左宗棠就不會對朝廷有異心。

鹹豐打著好算盤,不過也恰巧正中和珅下懷。兩江總督府曆來設在南京,如今南京已落入太平軍之手,和珅正好順理成章地把總督衙門搬到上海。並且有兩江軍政在手,以後對和珅在上海的發展有莫大的幫助,這正是和珅所要的東西。

“於老師!肅順是不懷好意,你這又是何必呢?”下朝後,奕訢特意拉住和珅,既擔心又憂慮地責問道。

和珅淡淡一笑,先謝道:“王爺仗義執言,奴才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