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鹹豐提議,恭親王領銜,首席軍機大臣肅順、太子太傅和珅協辦的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很快就在北京成立了。
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整合國家外交、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等各處事務,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地方,更因為總攬各處權利,在朝中已經被眾人私下裏稱之為小軍機,如此一塊大肥肉,讓任何人都看得眼紅。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凡有些門路的人都削尖著腦袋往裏麵鑽。排資曆的,拉關係的,托朋友的,講交情的,甚至還有毛遂自薦和厚著臉皮上門苦苦哀求的……差一點兒就把和珅的家門都要給踏破了。
對這些送上門來的人,和珅是哭笑不得,而且不光是他一家,恭親王奕訢和肅順那邊差不多也是這樣。費了好大勁才把這些人勸走,和珅開始仔細考慮起這個衙門究竟應該怎麼搞,並特意把奕訢與肅順請來,三方坐在一起好好商談。
雖然說肅順和他有些不對付,但和珅知道肅順畢竟是首席軍機,政見上的不合至少還不會影響到這上麵,孰輕孰重,以肅順的本事還是掂量得出來的。何況,總理衙門是鹹豐下的決定,他和肅順擔任總理大臣也是鹹豐特意點的名,要是把差辦砸了,誰都討不了好去。
“肅中堂,你是朝中元老,又是首席軍機,國家大事除了皇上之外就你最清楚了,依你看這總理衙門怎麼搞比較妥當?”和珅首先開口,帶著微笑誠懇地問道。
肅順一進門就眯著眼,坐在那邊一言不發,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麼,聽和珅開口,他才緩緩抬起頭來,先瞧了他一眼,並看了看坐在對麵的奕訢。
“於中堂說的在理,肅中堂乃是前輩,還是請肅中堂先說吧。”奕訢向他笑笑,抬手請他暢所欲言。
“既然王爺和於中堂都這麼說,那我就倚老賣老,說上一二吧。”肅順眼中精光一閃,眯著眼笑道:“其實這總理衙門辦起來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以我之見,不必急著把各部職能強硬合並,這樣做容易鬧出麻煩,還不如先行剝離出來,歸到總理衙門之下,至於下麵各股各司人員暫且不動,等慢慢磨合之後再徐徐圖之,豈不更好?”
和珅聽了微微點頭,讚道:“肅中堂不愧是朝中能臣,看事比我與王爺瞧得更清楚、更透徹。的確如肅中堂所言,如現在強硬合並,大幅度調整人員必定會鬧出麻煩。想這幾天我們三人家的門坎都矮下幾寸了吧?哈哈哈!”
和珅如此一說,大家都笑了。堂中的氣氛也因此一笑而活潑了許多,接著和珅繼續說道:“總理衙門統管國家外交、通商、海防、關稅、路礦、郵電、軍工、同文館等各處事務,這些都與各部院牽涉頗多,加上關稅、路礦、郵電三類一向是由戶部與軍機處管轄,依我看就仍然由肅中堂負責處理。而通商、海防、同文館等處交由恭親王整合,至於外交、軍工兩處嘛……就由我來辦,如何?”
“於中堂這建議好!” 和珅的話剛一說完,奕訢連忙接口道:“皇上重托,朝會後還特意向本王叮囑一番,強調總理衙門必須盡快組成運轉,如按於中堂這麼辦能夠輕鬆不少,何況各人各司其職對人員將來的調整也有益處,肅中堂,你看呢?”
肅順又不是傻子,那裏會看不出和珅為了這事早就和奕訢串通好了,三人坐在一起明著是在討論問題,實際上卻是瓜分總理衙門的內部勢力。
和珅的目的很明確,外交本就是他的長處,滿朝之人沒有另一個能與和珅相比的,而且和珅現在是禮部尚書,主客清吏司本來就是他的屬下,再加上他在道光年就有過理藩院侍郎之銜,總理衙門建後由他主辦外交是當仁不讓。至於軍工一塊,所有人都清楚,在上海的製造局是誰一手建起來的,如今製造局大臣還是和珅的心腹,再怎麼著他也不會輕易丟棄自己這塊地盤。
通商本也是和珅主導,他特意讓給奕訢估計是雙方私下達成了什麼協議,至於同文館是個沒有權利的地方,丟給奕訢也隻不過是湊個數而已。海防是個新鮮詞,中國自鴉片戰爭後也提出了海防的概念,但僅僅還停留在沿海的炮台、守備階段,所以在肅順看來把這些交給奕訢雖說有些不太情願,但也無話可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