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兵敗常州,這消息沒能瞞過多久,半個月後就傳到了京城。朝廷上下自僧格林沁在天津南大破石達開,形勢一片大好,正打算趁勢三麵夾擊,一舉破敵的喜氣被此事給衝得一幹二淨。滿朝都是彈劾左宗棠喪師辱國、貽誤戰機的折子,更有些人借此大舉發揮,要求鹹豐殺左宗棠問罪。
幸好和珅接到辜鴻銘的傳訊後,先一步通過蘭貴妃之手,給鹹豐上了一道密折,詳細說明了左宗棠兵敗的原因,已及英國人在其中的作用。接到密折後,鹹豐雖然對此事大為惱怒,卻也無可奈何,隻能讓和珅以總理衙門之名迅速與各國交涉,並讓軍機處發文訓斥左宗棠,讓他戴罪立功,這才使此事漸漸平息下來。
同時,有英國人撐腰的天平天國戰鬥力銳升,中原戰局的天平再次傾斜,整個局麵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辜鴻銘回上海後,立即執行和珅所交代的三件要事,積極收集證據,並召集在華各公使召開了記者招待會。沒想到,包令在大量事實麵前拒不承認,當即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會後,他立即以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照會,抗議中國的“卑鄙無恥的誣蔑”,更赤裸裸地提出以武力威脅的恐嚇。
包令的所作所為,不僅是他一個人的行為,更是得到了整個英國政府的默許。辜鴻銘在歐洲各報發表的文章,雖然引起了很多人注視,卻因為英國人在政治利益上的驅使和貪婪,最終沒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在國際上丟了麵子的英國人,不顧歐洲戰火已起,居然從印度抽調了二千士兵,搭載五艘軍艦向廣州駛來,企圖用武力來挽回臉麵。
消息傳來,滿朝皆驚,鹹豐頓時慌了手腳,幾日商談後,居然一意孤行,並下達了一條荒唐的聖意。
“此次已開兵釁,不勝固屬可憂,亦傷國體;勝則該夷必來報複,……當此中原未靖,豈可沿海再起風波……以朕看,還是著兩廣總督葉名琛立即與英夷議和為上。”
“皇上,此事萬不能如此而決,英夷向來貪得無厭,不戰而和,定會得寸進尺!”
肅順連忙在一旁勸止,和珅、奕訢、倭仁等在此事上意見一致,都要求讓鹹豐力促兩廣總督葉名琛加急備戰,以禦敵廣州海外。
“諸位愛卿,朕何不知英夷如狼似虎?但如今內外交困,長毛未滅,需集中軍力鎮壓各省之亂。多年戰亂,國庫空虛,軍餉難籌。英夷此次隻不過是找借口向朝廷提出更多要求而已,尚不至於危及社稷。兩難之下取其輕,暫且答應英夷所求,等長毛滅後再緩緩圖之。”
鹹豐是一臉的無奈,憂心忡忡。
“皇上萬萬不可!我朝乃是****上國,未戰就向夷人認輸交涉,實是有失我****威儀。以奴才之見,此仗就算是輸也得打一打,斷然不能丟了朝廷的臉麵!”倭仁不甘心的磕頭權道,並要求鹹豐把自己派去廣州,以文弱之身以抗英國軍隊。
“愛卿年事已高,又從未經曆兵馬,朕如何能把你送去虎狼之地?愛卿之意朕心裏清楚,但眼下戰也是敗,不戰也是敗,又何必多此一舉?還不如保全實力,以圖往後。”
“皇上!不戰而敗,這天下人將如何看待我大清,又將如何看待皇上啊!”倭仁痛哭流涕道:“廣州乃兩廣重地,有虎門各炮台把守,固若金湯。當年林公經營廣州,英夷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攻下,而今英夷隻有區區兩千兵馬,隻要葉名琛牢守廣州城,勤勉以盡王事,定能擊退敵兵!”
和珅也在一旁勸止道:“皇上,倭大人說的對,此次英夷無端出兵,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反感,有消息從上海傳來,英夷本想照會法、美、俄三國,建議聯合出兵,但被各國拒絕,此為師出無名,必會失敗!加上如今歐洲戰火已起,英夷在遠東抽調不出更多兵力,想以這區區兩千人想打下防守嚴密的廣州,實在是困難得很,就算攻下也必然無法防守,最終也會徒勞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