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神州飄搖 第五十六章 借話說事定陸軍(1 / 2)

慈禧這話雖是說的她手上的指套,但和珅哪裏會聽不出其中的隱意呢?大清開國以來,曆來以漢人領兵為大忌,可鹹豐年間太平天國起事,天下大亂,無奈才啟用漢臣練團募軍,協助朝廷軍隊和太平軍作戰。

從一開始,鄉勇團練隻不過朝廷八旗綠營的輔助,主要的軍力還是直接掌握在朝廷手中。可隨著八旗綠營戰鬥力低下,被太平天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後,本來作為防禦地方的鄉勇團練卻異軍突起,成了主要力量。

短短的十年間,曾國藩等人的鄉勇團練從開始的地方武裝集劇壯大,由勇成軍了。雖然太平天國在各軍的攻擊下漸漸衰落,眼看用不了多久就能一舉剿滅。但眼下,各軍的實力也已經到了朝廷無法忽視的地步,作為皇帝的母親,帝國的太後,慈禧根本就不可能容得下有這麼龐大,而不受朝廷直接調遣的軍隊存在。

慈禧說這番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三軍之中,左宗棠的新軍雖然也是漢軍,但新軍是起自於和珅之手,和珅是自家人,當然要比外人來得放心些,而且中英大戰中,新軍不顧傷亡,抵住英國遠征軍主力,實力已經大損,這點慈禧心裏也是清楚的。

李鴻章的淮軍和新軍情況差不多,而且淮軍成軍之日也比新軍晚,要先拿一軍開刀暫時倒論不到它。那麼,讓慈禧感到不安的隻有曾國藩的湘軍了。湘軍人數是最多的,而且湘軍雖然驍勇善戰,但軍記也是三軍中最差的。四十多萬大軍,等滅了太平天國之後,任何一個君主都不會忽視這股強大的軍力,萬一曾國藩對朝廷有二心,學洪秀全也造起反來,那還能了得?

“太後明鑒,曾滌生對朝廷一向忠心耿耿,湘軍上下這些年也是為國殺敵,功勞頗多。雖湘軍這些年來為了剿滅長毛日漸壯大,但奴才可以斷言,曾滌生定不會做苟且之事。”和珅略微一想,覺得還是把話說開了好,免得慈禧心裏對曾國藩有什麼誤會,而讓老友莫名其妙地受到委屈。

“中堂的話是不錯,可哀家總覺得有些尾大不掉呀。” 慈禧沒料到和珅會直截了當地挑明,側目瞧了他一眼。

和珅笑道:“其實太後多慮了,當日奴才從上海歸京,路過曾滌生處時,與他有過一夜長談。曾滌生那日也說過此話,並對此早就有了安排,隻不過眼下長毛未滅,不便明折上書朝廷,免得湘軍中人心不穩。”

“哦……這曾國藩有了安排?他如何安排的?” 慈禧聽了不由得有些意外,情切地問道。

“長毛滅,湘軍裁!”和珅朗聲說出六字,慈禧聽了眉角忍不住一喜。

“太後,這曾滌生早已決心等長毛滅後就裁撤湘軍,更有把四十萬湘軍一個不留的全裁完,其忠心可鑒天日,實乃罕見啊!”

慈禧聽了又喜又驚,忍不住拍手讚道:“聽中堂如此一說,這曾國藩倒還真是個忠心臣子,全裁湘軍,他這用心可是不小啊!難為曾國藩如此安排了。”

“太後說的是,曾滌生如此決心,足以見其人心。”和珅順著話往上爬,在一旁替曾國藩說了一堆好話,見慈禧眉目之間憂色盡除後,又說道:“不過……奴才倒是覺得湘軍全裁撤倒也不全是一件好事。”

慈禧一愣,有些奇怪地問道:“裁撤湘軍既表曾國藩忠心,又解朝廷之憂,此乃兩全其美,怎麼會又不全是件好事呢?”

“太後,八旗綠營早已不堪,長毛能滅完全是靠著地方各軍才能做到的。等天下平定下來後,朝廷依舊得維持一支常備軍隊,以內鎮守各方,外禦洋人。可太後您想,要是靠八旗綠營能成麼?他們混吃騙喝,站在陣後搖旗呐喊還差不多,真要上陣打仗這些人可比誰都跑得快。”

和珅說到這,慈禧算是聽出了點味道,問道:“中堂可是想以湘、淮、新三軍為基,重建一支朝廷常備之軍?”

“太後英明!”和珅連聲讚道:“此三軍多年征戰,可為精銳。長毛一旦滅後,常備之軍由三軍精華重組是再好不過了。更何況,如今三軍加起來足有六十多萬之眾,一旦全部裁撤,必然會引起軍中怨氣,倒不如取之精華整軍,把他們約束起來,也好使他們繼續為國出力。何況,三軍都是鄉勇起家,如隻裁湘軍一家的話,不免寒了有功之臣的心……。”

和珅這些話說出後,慈禧也忍不住默想了起來。在慈禧心裏,裁撤湘軍隻不過是第一步,等湘軍裁完後,她第二個動手的就是淮軍,另外就算新軍她也不會輕易放過,但看在和珅麵上不會做的太過分。但和珅這些話說的也很有道理,一個國家沒有一支常備軍隊是肯定不行的, 八旗綠營是什麼料,慈禧心裏也明白。不要說拿這些軍隊去和洋人打仗了,就連太平軍都打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