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山河錦繡 第六章 借剿撚乘虛而入(1 / 2)

太平天國之亂平定並沒過去多久,朝中能打仗的將領不在少數,劉坤一、劉鬆山、唐訓方、鄭國鴻、鄧紹良、張樹聲、陳鳳樓……這些人那個不是身經百戰,可以獨當一麵的?可真要說能為帥,統帥一軍,接替僧格林沁與撚軍一戰的人,卻寥寥可數。

從威望和資曆比較,曾國藩、左宗棠當屬最合適的人選。可如今曾國藩年老體衰,主動交出所有兵權後行韜光養晦之策,幾年下來早就不複當年之勇。至於左宗棠作為兵部尚書,陸軍主帥,也不可能親自掛帥出征,除去他們兩位之外,能擔當此任的隻有曾國荃了。

曾國荃在軍中威望僅次於曾國藩、左宗棠,何況他又是陸軍副帥,其兄曾國藩現任直隸總督,從各個方麵來看都是最合適的人選。當左宗棠提出以曾國荃為將的建議後,不論是慈禧還是和珅等人,都覺得此人合適。

“左大人此薦正合哀家之意,你是兵部尚書,此事就交於你兵部來辦吧!”

慈禧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左宗棠的提議,把剿撚之事的決定權交給了曾國荃。之後,各人又商量一下如何穩定朝局,為僧格林沁發喪的大事,這才一一告退。

出了宮,左宗棠立即用兵部勘合,派人送往在天津的曾國荃府中,同時開始著手抽調部分陸軍,做好出征準備。

可沒想到,曾國荃卻因為北洋大臣之位旁落李鴻章之手,一直對朝廷心懷不滿,見到兵部勘合非但不立即回京,反而在家稱病為由,對左宗棠的命令陽奉陰違,敷衍搪塞,就是不肯出征。

這一下,可急壞了在京中舉薦曾國荃的左宗棠。眼看著大軍已經準備完畢,這主將卻始終不知所蹤,曾國荃如此任性妄為,簡直是在拿國家大事要挾朝廷,進行報複。氣得左宗棠在兵部拍案大罵,一麵急急修書給曾國藩,請曾國藩出麵勸說曾國荃回心轉意,另一麵不住向天津發文催促,半命令,半懇求地讓曾國荃立即回京。

可是,曾國荃就像是吃了稱陀鐵了心,怎麼都不肯授命。這一下,惹惱了左宗棠,幾天後他一紙奏折彈劾上去,曾國荃當即就被大怒的慈禧給下旨革職。

曾國荃這回算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他本來隻是想就此要挾一下朝廷,顯顯自己的威風,等到朝廷沒有辦法時,再出麵討價還價,趁此機會撈些好處。可沒料到,左宗棠卻如此不近人情,居然催促幾次未果後就上折彈劾於他,加上撚軍日漸勢大,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慈禧為了大局對曾國荃如此態度也是異常不滿,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就把他給革職查辦了。

先不去說曾國荃接到旨意後目瞪口呆,在家中懊悔不止的那些話,可眼下由誰出將與撚軍作戰,卻是左宗棠異常頭痛的事。他把一些人的名字在腦海裏轉了無數次,始終都沒找到最合適的人選,如果再沒有結果,逼上梁山的左宗棠看來隻有最後親自出馬,掛帥出征了。

“季高,我這倒有一合適人選。”見左宗棠這幾日愁眉苦臉,和珅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此人是誰?”左宗棠又急又興奮地一把就抓住和珅的手,急急問道。

瞧著左宗棠這模樣,和珅忍不住搖頭直笑,而左宗棠這時也察覺到自己的失態,連忙鬆開了雙手,不過,他神情中依舊帶著期盼和急迫,瞧著和珅。

“季高你怎麼就忘了朝中還有一員大將在呢?如用此人為將,難道不比曾老九更好?”和珅笑著提醒道。

左宗棠想了想,說了幾人名字,可和珅都含笑搖頭一一否認。最後左宗棠實在想不起來還有誰能替代曾國荃,不由得苦笑道:“君實,你不會是說我自己吧?”

“哈哈!如果說的人是你左季高,那我還來找你幹嘛?”

和珅大笑著坐了下來,見左宗棠依舊疑惑不解的表情,這才點醒他道:“季高你一向精明,怎就忘了京中還有個李秀成呢?”

“李秀成!?”左宗棠先是一愣,接著恍然大悟,同時轉念一想,又露出憂色。

李秀成投降後,鑒於他在太平天國中的地位,朝廷最後隻給了他爵位和虛銜。畢竟,李秀成不是普通人,名震天下的忠王誰人不知呢?雖然說他現在算是“棄暗投明”了,可誰又敢把實權交到一個曾經的“逆王”手中?萬一此人賊心不死,再次聚眾造反的話?誰敢擔此責任?

所以,這些年來,李秀成等於是被朝廷半養、半軟禁了起來,就如同當年康熙收複台灣,把鄭家後人封為公爺,妥善安置在京城一般。這個結果,在朝廷來看已經是非常厚待李秀成了,要不然以李秀成以前所作所為,就是砍了他的腦袋也不算為過,哪裏還有現在如此優待呢?

就這樣,李秀成在京城一呆就是好幾年,其間除了和珅、左宗棠等人,相互之間和他還有來往之外,他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朋友。因為在朝廷的眼裏,他是一個投降的逆賊,而在太平天國的餘部中,他又是一個賣主求榮,毫無骨氣的叛徒。夾在中間的李秀成已經消磨了往日的銳氣,漸漸失去了當年血戰沙場,橫掃中原的豪邁,現在瞧見他,要不是知道他的身份的人,根本就看不出來這個瞧上去普通的中年人居然就會是那個當年讓天下人都談而色變的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