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4)(2 / 3)

例中藝人,用了對比的方式塑造了自己的鮮明印象,一下子就入駐進了人們的意識中,形成了難以磨滅的潛意識印象。具體分析來看,第一重對比就是他用一個整三十歲的大男人形象,上台時又作滄桑之狀,但一開口唱時卻變成了一個“可愛”的男人。他的第二重對比就是兒歌和情歌:當他開始靜下來彈唱情歌時,現場的每一位觀眾都凝神靜氣地聽他唱。他一唱完台下就起了一片歡呼讚頌的掌聲。

雖然最後他仍是沒能改變主辦當局已經內定的結果,最有才藝獎還是在台下觀眾的唏噓聲中頒發給了被內定的藝人,但他借此機會宣傳自己的目的卻也是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自我分裂”的魔力

沒有男人會喜歡全然女性化的女人,也沒有女人會喜歡百分百陽剛味撲鼻的男性化漢子。如果被這種百分百的性別原型吸引到的話,最多也隻是曇花一現的愛情。這種百分百單一形象的愛人,長期相處下去是最乏味的。所以,在別人的腦中製造你的潛意識印象時,切不可過分單一,而要適當將自己的形象進行自我分裂。基本上就是說你要策略性地表現出自己的“雙重性格”。

如果你的形象看起來比較乖,要策略性地展露出一點壞或狂野的性格;你看起來有點壞,就展露一點點的乖;外在看起來狂野,就加入一點靈性上的氣質;看起來樸實的,就策略性地泄露出一點點的智謀;外表看起來很安詳和平,得加入一點點的危險或殘酷;你樣貌看起來很滄桑的話,就策略性地展示出一點頑童之心。

你的層次感會使人覺得沒辦法在短期內完全看透你,這樣,就算你的異性伴侶或朋友不和你在一起時,他也會想起你這個看不透的“神秘”人物。

對一個人吸引力的考量,不是隻在見麵時被吸引,而是這個人不在你身邊時,你還會不會思念他。如果見麵時會被吸引,不在身邊時你就忘了他,那他隻是在見麵時使你能夠愉悅,而離開時卻沒能留下值得揣摩的潛意識。

在用性格分裂的對比來塑造潛意識印象時,“內在相反”的那一部分,要像調味料一樣,分量要用得恰當,用得過重就蓋住菜味喧賓奪主了,對方吃到的隻是調味料的味道,而吃不到菜肴原有的味道。若你“內在相反”的性格分量過重的話,別人會覺得你要不是精神分裂,要不就是就是嚴重的虛偽做作。

但是在“身份”上的層次感就可以極端些,分量也可以重些。我們這裏所講的身份並非“我除了是職業教師外,也是一位丈夫、爸爸、兄長、朋友”之類的身份。這裏的身份定義對應著的是你的專長,你要把自己定位成自己專長領域裏的專家後,你身份上的特色才會浮現。

假如你要定位成專家的話,最起碼要往三個方向定位:即你本有的事業,你喜歡的娛樂,你特別的興趣。

為什麼你需要成為這三個領域的專家呢?

事業上的專家定位會讓人很明確地知道你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經濟利益予人,你的專業價值又是什麼;娛樂的意思就是吃喝玩樂,你需要透過一種聊天的方式來介紹你的享受,讓人覺得你的享受是有品位的;興趣可以是古董、宗教、哲學、文學、瑜伽、藝術、攝影等,你所製造的印象就是一個有深度,有修養的人。

事業上的專家定位讓人明白你的價值,娛樂上的專家定位讓人覺得你有品位,興趣上的專家定位讓人覺得你有深度。這三種不同的印象,可以幫助你吸引到不同的朋友,同時也可以製造層次感,在別人腦中留下深刻的潛意識印象。

在事業上,若你是室內設計、保險、或廣告行銷上的專家,當有人想到室內設計、保險、或廣告行銷時,他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你。你的專業價值印象會很明顯地幫你吸引到客戶,這道理很容易明白。但為什麼在別人的腦中還要給自己建立有品位和深度的潛意識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