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老子就是不高興,你能奈我何!(1)(2 / 3)

如果小誌知道孩子隻是感覺到不安全,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讓Cindy感到安全的方法,比如說抱一抱,或者甚至放下長輩的威嚴,裝無辜,而不是顯得無比冷靜和強大,那麼Cindy也許就不至於從頭哭到尾了。當然,旁觀的我們也需要理解,換作任何一個人做了別人的爸爸,也要有適應的過程,有的孩子隻是借助哭來撒嬌,而有的就真是在釋放危險的信號。不管怎樣,哭對孩子來說,真不是壞事!

看,那些被拐走的小孩兒!

你應該聽說過孩子被拐走的事吧,有的小孩子就在超市裏或者學校門口被人拐走了。通常人販子會找那些人群中“明顯合群又不認生”的孩子下手,也因此大人們才會警告小孩子—喂,陌生人給的糖果不能吃,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

哭著,哭著,長大了……

回到《爸爸去哪兒》節目中。一開始進組的小孩兒都特別愛哭,不容易融入群體,這種情況並不局限在某一兩個孩子身上。其實Kimi爸爸林誌穎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他並沒有一味責備Kimi,而是體現出了循序漸進的溫柔智慧。終於到了某天,他可以撒手讓小Kimi獨立行動的時候,孩子也不會因為爸爸的離去而心生怨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擅長管理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方麵會處理好,雖然沒有自來熟的熱絡,但隻要投入,都是真感情,也會被周圍人喜歡。所以,壞情緒沒啥大不了,小孩認生也不都是壞事,隻要你提供足夠安全友好的環境,孩子就能慢慢安定下來。

哭是一種略微極致表現出來的情緒,提醒我們注意其背後的信息。

小的時候,哭保護我們遠離危險;長大以後,它同樣可以提醒我們,留意生活中需要做出的改變。

每個人都是這樣,哭著哭著,就長大了。

倒黴的女主角,也許正是因為這次在家裏發生的情緒事件,才會停下來想:

自己還喜歡這份工作嗎?是不是爭取個下屬為自己解憂,或者考慮一下跳槽?

看“不高興”如何出警!

壞情緒有好作用

壞心情有好作用,這不是空穴來風,它與你的大腦關聯密切!

對不同種類的情緒,大腦會在相應區域做出不同的反應;情緒速度之快,以至於還沒等你緩過神兒來,大腦就已經完成了全套動作。這個司令部正是大腦情緒控製中心—杏仁核!這個杏仁核不是你吃的那個杏仁吐出來的核,是大腦中形似杏仁核的一小塊組織!

心理tips:大腦的警備司令部—杏仁核

情緒的核心在“杏仁核”,它附著在海馬的末端,呈杏仁狀,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控製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它有調節內髒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引發應激反應,讓人能夠挺身而戰或是逃離危險。它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懼。當受到傷害之後,杏仁核的特定區域會“因此而學會害怕,並產生恐懼的記憶”。

說不清楚的“不對勁兒”,恰好幫到你!

有時候你看到一個人,感覺這人不麵善,讓你有點不舒服(害怕和焦慮的情緒),不願意跟他多待一秒鍾,於是你選擇離開,而這個決定正是杏仁核在執行它的任務:保護你,使你脫離可能麵臨的危險!盡管不是百分百會有壞事發生,但這就是典型的來不及思考,卻已經做出的反應!杏仁核的作用正是你視為“本能”的那個快速情緒反應!這項技能平時看來可能顯得無用,但是在炮彈橫飛的戰場、人多擁雜的火車站卻可以很好地起到保護你的作用。

2012年的某一天的上海火車站,臨近年底,段同學照例坐高鐵從上海回蘇州。她曾無數次經過同樣的進站口,可這次迎麵剛好走過兩三個人,她自己也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就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兒。於是,她本能地用肩膀稍微夾緊了自己的挎包。這時,對麵迎來的一對情侶幾乎同時與她擦身而過。就在幾秒鍾之後,她身後的女生喊道:“哎呀!我的包怎麼開啦,錢包呢?”再回頭看時,人群已經像失去了磁石的磁粉,忽地散開了。而剛才,她也在那磁石的中心位置……

剔除信仰因素,單從生存角度考慮,負麵情緒在很多時候都給了我們重要的“提醒”和“幫助”,當然在覺察到之後,你仍然可以選擇戰鬥或逃避。但“覺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過程。所以下一次當負麵情緒來的時候,請你冷靜地覺察,你的情緒究竟在提醒你做些什麼。

誤區:壞心情不好,要遠離!

正解:壞心情是你的生存預警表現,要特別留意情緒背後的信息。

瞧,“好心情”又把事情搞砸了

粉飾的太平,最不太平!

別以為隻要看起來開心,就會真的高興。不恰當地壓製情緒,裝開心,常常會害了你!

喜歡看犯罪劇情片嗎?《犯罪心理現場》《雙麵法醫》……

發現沒?很多罪犯常常因為最初的一個小需求沒得到滿足,小情緒沒及時疏泄,才導致了最後的惡果。

為什麼?壓抑唄!各種裝啊忍啊的,這些招數是對情緒的自虐,但似乎我們都已經用慣了。

我們平時又是怎麼粉飾太平的呢?

招式一:排山倒海掌

使用方法:排山倒海般地“拒絕”接受某些事實,堅持某些事不是真實的,盡管所有證據表明這些事就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