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附錄(2)(2 / 2)

附錄4:關係禪

你可以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試試下麵的練習。

彼此麵對麵安靜地坐著,試著保持正念,專注於觀看、感覺和聆聽,每當心開始講故事時,即刻從中抽身。一開始,你可以閉起眼睛,然後再睜開眼。

接著輪流描述雙方在當下的任何體驗。例如,你可以描述椅子接觸臀部的感覺,有意識地做這個練習時有什麼感覺,是否感到溫暖,如此等等。在你述說的同時,對方應保持安靜,隻是觀看、感覺和聆聽。

然後換由對方述說。

接下來,再由你描述當天發生的相對平淡無奇的事情,例如你吃了什麼早餐,或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一樁小事。當你在描述事情時,試著仍然專注於當下,而不是陷入到回憶之中。這很有挑戰性,你會發現自己總是走神。但是要繼續努力,不斷耐心地喚回注意力。在類似於此的交互式述說中,你會慢慢地想要放緩述說的節奏,以便保持與正念的聯結。

隨後,換由對方描述這種平淡的事件。

接下來,雙方轉而描述某件帶有情緒的事情,例如和第三方(可以是上司或孩子)難以相處的感覺。繼續描述,同時試著保持與當下覺受的聯結。

呼吸是個很不錯的聯結對象——你會感覺就像是在和呼吸交談一樣。這樣有兩個主要益處。第一是,“呼吸”就像緩衝器一樣,能幫助你學會適時停歇,不致輕易激動。第二,能讓你更加平和,減少遭遇困難時產生的壓力感。

在下一輪的練習中,你就可以和對方談論某些困難的事情。經過如此持續不斷的練習,當你逐漸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正念,便可以開始難度更高的練習。通過這種修習方式,能幫助雙方在尊重和承認彼此的基礎上,定下合理的交往界線。

當你能夠保持正念,便是在告訴對方,你是他(她)的保密者,你們之間沒有任何隔閡,可以在當下和諧相處。

附錄5:非正式修行

抽出時間來進行正式修習,是將正念納入日常生活的關鍵之一。其中無論是坐、行、臥或立,對奠定正念的基礎都舉足輕重,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正式修習。幸運的是,除此之外,我們還有許多機會可以進行非正式修習。事實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用於修習和培養正念。

首先想一想你每天裏所做的具體事情:從睡夢中醒來,衝個熱水澡,穿戴整齊,坐下,上班下班,走路,做飯,吃飯,洗碗。每一項活動都可以是修行。如果你有意鍛煉那愛講故事的心,那麼任何活動都可以發展成為正念修行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僅僅是努力將所有的注意力都傾注到當下的任何行動中。

愛講故事的心也許不願意依從這份努力,於是開始思前想後、來回奔忙,進而把你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它所講述的故事上。這時你就應該溫柔和慈悲地將注意力召回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上。無論在何時,你都可以選擇清醒地覺知當下。講故事的心所從事的大部分活動都不太急迫;當焦慮來襲,心開始喋喋不休,敘述充滿悔恨和擔憂的故事時,保持清醒的你肯定可以及時抽身而退。

請試著利用這些處於覺醒狀態的機會,勤加修習。醒著的時候,保持身體的正念;淋浴時,保持淋浴的正念,覺知水流與聲音的存在;穿衣時,保持穿衣的正念;吃飯時,用正念來吃飯;開車時,讓正念來駕駛,專注於駕駛的體驗,細心審視道路上的景象與聲音,以及身體內應運而生的感覺;當從一處走到另一處,請保持行走的正念,留意步行時看見、聽到、聞到的一切,乃至身體應運而生的感覺(包括呼吸)。

即便在工作時,你也有機會可以頻頻與正念“約會”。試著每小時抽出五分鍾左右的時間,坐下來仔細觀照當下對於呼吸以及身體的覺知。另外,應盡量對手頭的工作細節施以完全的注意力——無論此時正在開會還是在和客戶交談或做別的什麼事。

當你所專注其上的一件事情完成以後,可以再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於這件事的整體感覺上,無論是工作、步行還是洗碗。注意力可以在你所關注的不同焦點之間輕鬆遊走,但務必要讓它置身於講故事的心之外。

一天中無論何時,當緊張的情緒湧起,你就可以立即進行正念修行,讓注意力從講故事的心中抽身離開。有一些特別的活動很適合融入正念,例如聽音樂、讀詩、鑒賞藝術和進食時。

進食的時候,是修習正念的一個特殊契機。彼時,你要注意自己是否能全然專注於所吃的食物。除了留意食物本身的味道,還應仔細觀察食物的外觀、口感、氣味和咀嚼的聲音。可以試著放慢進食的速度,以充分覺知食物的材質。當注意力逐漸飄散,轉而開始思考什麼的時候,再將它喚回到對於食物本身的材質體驗上來。

盡情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