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經期間應避免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經血量不多可適量地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
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益氣、血、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豆類等。
3.飲食推薦
(1)玄胡益母草煮雞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鍾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其功效是: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
(2)烏豆蛋酒湯: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和血潤膚的功效。適用於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
(3)薑艾薏苡仁粥: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其功效為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4)山楂桂枝紅糖湯: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功效:溫經通脈,化瘀止痛。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麵色無華者。
二、手腳冰冷
手腳冰涼是部分女性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在經期,血液集中在腹部,手腳更容易感覺冰冷。手腳冰冷與心髒、血管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血液是由心髒發出,攜帶氧氣到全身各部位,糖經過氧化後才能產生熱能,手腳才會溫暖。一旦心血管係統的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血液運行輸送,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此外,肌肉能夠產生熱量,由於女性比男性肌肉含量少,不易產生熱量。熱量本來可以隨著血液被輸送到手腳,但由於手腳處於肢體末端,在熱量送達之前就冷卻下來了,而且在全身都感覺寒冷的時候,如果向手腳輸送過多的血液,相應地就有過多的血液被冷卻以後流回心髒,因此心髒就不再向手腳輸送大量的血液,於是手腳的毛細血管就會收縮變細。這樣身體中心所產生的熱量就更難輸送到手腳,手腳也因此始終處於冰冷狀態。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手腳冰涼是一種“閉症”,所謂“閉”即是不通,受到天氣轉涼或身體受涼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肝脈受寒,肝髒的造血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腎髒陽氣不足,肢體冷涼,手腳發紅或發白,甚至出現疼痛的感覺。手腳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屬於氣血的毛病,因為氣虛、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要補氣、補血。腰部保暖有助於心髒發出指令向手腳輸送更多的血液和熱量,可以溫暖手腳,又可以預防痛經,可謂一舉兩得。
1.導致手腳冰涼的常見原因
(1)循環障礙,如心髒衰弱,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貧血,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末梢循環不良,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
(2)體型較瘦、虛寒體質的女性最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因為該類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環較差,容易使體溫調節的機製紊亂,而手腳冰冷正是自律神經功能調節不順暢、血管變細所引起的。而且腳趾、膝蓋、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屬於運動較多的關節區,脂肪、血管皆相對較少,熱度容易散失。
(3)血糖太低或低血壓。食物是身體重要的熱量來源,如果減肥過度、餓過了頭,血糖太低時,都會有手腳冰冷的現象。而低血壓時,血液循環也會不佳,疲勞、身體衰弱時,血壓容易降低,也會手腳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