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數女人對八卦都樂此不疲,常常想到什麼、聽到什麼馬上就說了出去,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殊不知,這樣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人際交往的困境中,甚至會為自己樹敵。
安娜的姐姐結婚請客,安娜看開席的時間都快到了,但還有一大半的人沒有來,她一看這種反常的情況,便很八卦地對姐姐說:“姐夫請的不會都是自己以前的紅顏知己吧?”她姐姐搖了搖頭,她又接著說:“那是怎麼搞的,該來的客人怎麼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人了!”於是有幾位便悄悄地走了。
安娜一看這種情況,又八卦地說:“怎麼該來的不來,不該走的卻都走了呢?”剩下的一些客人一聽,心想:“不該走的走了,那我是該走的嘍!”於是又有幾個人離開了。
望著走掉的人,安娜很不解,她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了來了又走掉。而這次婚宴後,這些走掉的人中有許多都不再和她們來往。
安娜的口無遮攔得罪了朋友,她的無心之言傷害了別人,這對於人際交往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想在社交場合中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犯無心傷人的錯誤,避免自己的一句閑話引起強烈的“瀑布效應”。
首先,說話要有所避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禁忌,這些禁忌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雷區”,往往是誰踩就“炸”誰。因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所避諱,這是對他人的尊重,有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一般來說,以下這些內容是不能碰的:
(1)隱私。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隱私都是不宜多說的。適當地說自己的隱私固然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但過了頭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認為你是個沒有分寸的人;而別人的隱私更是碰不得,既然是隱私當然要隱秘。
(2)缺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美麗的、俊逸的。然而,生活沒有慷慨得讓所有的人如願,這個世界上還有不幸的醜陋者和殘疾者。他們大多有自卑感,不願聽與自己的短處有關的話題。
(3)失意之處。人生在世,有起有落。即使今天看起來多麼意氣風發、躊躇滿誌的人都可能經曆人生的挫折,難免有失意之時,或高考落榜,或戀愛受挫,或久婚不育,或夫妻反目,或工作不順,諸如此類的失敗本就已經讓人痛苦不堪,好不容易忘記了、超越了,又有人有意無意地提起,怎會不讓人火大呢?即使現在的得意之人也怕往日的失意傳播出去,有失顏麵。因此,他人的失意處是禁地。
(4)痛悔之事。古人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對於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誰又願意把它公之於世,讓每個人都知道呢?尤其是對那些涉及品質的錯誤(如曾有偷竊行為或生活作風問題),就更加諱莫如深。如果聽到有人說起類似的錯誤,就會頓生無地自容之感,有如芒刺在背般的痛苦。
(5)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很容易引起彼此在觀點上的對立,進而給彼此的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6)對他人的評價。那些對人的負麵評價很容易就傳到被評價的人的耳朵裏,而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背後說自己壞話的人;即使評價是正麵的,也很有可能會在傳播的過程中走了樣,給被評價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為彼此的人際交往留下陰影。
避開了“雷區”,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如何拿捏好分寸,讓我們徹底從“瀑布效應”的包圍圈中脫身。要想說話不失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思想修養外,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要誇大或忽視客觀事實,這樣才能贏得人心,給人以可以信任的印象。
(2)要認清自己的身份,明白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比如,作為晚輩,就不能對長輩輕言批評。
(3)控製自己的情緒。在社交場合,溫文爾雅地待人接物的方式是普遍被認可的。情緒失控,過於興奮或過於憤怒都是不好的,過於興奮會口出妄言,過於憤怒會口不擇言、傷害他人。
(4)注意語言的地域差異。由於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差異,某些地區的人有其特有的禁忌,因此,要注意這種差異,千萬不要一時不察而得罪了對方。
(5)善意很重要。所謂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切記,說話的目的是向對方傳遞信息,以期在彼此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惹是生非。
“六度分離”理論:你也可以認識“希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