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女人的經濟來源,是女人獲得獨立的根本支持。女人所需要的不僅是愛情,和男人一樣,女人還需要事業來激活自己的生命能量,讓自己有更強的動力和責任感去做更多有意思的事,開發更多可能性,讓生活過得更豐富、更有意義。擁有事業的女人才有安全感,因為男人會拋棄你但是事業不會。擁有事業的女人才能更加愜意從容地生活,才能讓自己的生命獨立而輝煌。
目標定律: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目標
哈佛大學曾經對一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做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前提是這些學生當時的智力、學曆、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哈佛大學又對這批人進行了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目標明確且長遠的人,幾乎全部成為社會各個領域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目標明確但比較短暫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實現著自己的短期目標,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處於社會的中上層;%目標不明確的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安穩,隻是都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幾乎都處於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從未樹立過目標的人,他們沒有生活目標,過得很不如意,為此,他們總是在無休止地抱怨,抱怨上帝、抱怨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根本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心理學家認為,人做事情如果事先定一個目標,能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這個心理壓力可以激勵一個人的行動,促使自己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而做各種努力和嚐試。這就是“目標定律”。
與男人相比,女人在職場會遇到更多的幹擾,例如結婚生子、家庭搬遷、親人生病等。如果沒有目標女人會更容易走彎路,因此一個清晰明確的職場定位對於女性來說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剛剛大學畢業的東方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更不知道最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她既不知道該選擇哪條路,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走。就這樣在困惑、迷惘中,她虛度了兩年。而這兩年下來,她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甚至不知道自己該過怎樣的生活。
終於,無助的她找到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認真地為她分析了她目前的狀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她的症結所在:“二十幾歲的女孩是該確立身份的時候了,先要明白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給自己明確一個目標,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東方琴聽了心理醫生的話後,開始在心中勾畫出了未來的自己。確立了身份之後,她就開始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進。
後來,她不再困惑、不再迷惘了,而是充滿自信地開始每一天的生活。
現在的她過得十分充實。
沒有目標就沒有規劃,沒有規劃就沒有行動的動力。女人們,特別是二十幾歲的女孩們,你要創造出一個自己的理想形象,然後去建設它,而絕不是要等待去接受一個形象。那樣,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要知道,十年後、二十年後,你的狀態是由你今天的目標和行為決定的。不過在你製訂目標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目標的確定必須由本人親自完成。相比之下,隻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這樣可以增加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此外,由於個人條件不同,在製訂目標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經驗閱曆、素質特色、所處的環境條件等,使自己的目標既要高出現實水平,又要基本可行。
(2)目標要切實可行。太難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和熱情,隻有比較難而又能完成的事,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才會激發人的熱情付諸行動。目標應既有激勵價值,又要現實可行。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往往就會導致中途夭折,最終一事無成。如果目標定得太低,又缺乏挑戰性,不能達到激發潛能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
(3)目標一定要成文。目標一定要落實到書麵上,不要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和毅力,目標書麵化不僅可以幫你理清思路,而且還可以時常提醒你要去做的事情,時刻起著鞭策的作用。
(4)目標必須具有可衡量性。通過對目標的衡量,了解目標到底實現了沒有,如果目標一旦缺乏了可衡量性,那麼它就很難起到行動指南的作用了。
(5)目標的實現必須有時限。目標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目標的時限性。目標一旦毫無時間限製,就失去了追求的意義。隻有具有時限的目標,才可以實現對相應的行動計劃的控製作用。
(6)目標間要相互融合。為了便於工作的有序進行,目標可能不止一個,而是有很多個;目標所涉及的內容也是多方麵的,其中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這些目標之間不能相互衝突,否則就違背了製訂目標的最初願望。
(7)目標需要不斷調整修改。情況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的,當時製訂的目標,是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如果環境條件變化了,就要根據現實情況做一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