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漢娜(Martha Hanna)
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我不會隻著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具體事件,隻討論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與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學有關知識。由於受到很多的情緒影響,目前很少有人對此做出明確的解釋,前人雖然創造了曆史,但曆史是由後人來編寫的,隻有經曆了一定的時間沉澱,原本的曆史才會在人們的暫時興奮中浮出水麵,並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曆史隻有對於逝者才是公正的,對於還在活著的人毫無公正可言。現在發生在我們眼前的事情,背後都有著無形的力量在推動,因為隱藏在世間萬物的背後都有著一個無形的世界,我們的情感和信仰都會在那裏被不斷加工完善,所以,我會帶領大家一起到那裏進行深入研究。
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的和平處境被打破。許多國家被卷入了這場戰爭,當時,很多歐洲國家都為戰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又希望在政府層麵上通過外交談判來緩和矛盾,維護地區穩定。但是,結局並不樂觀,經過一周短暫的談判之後,戰火還是燃燒起來了。
戰爭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事情,其發生不因任何人的主觀臆斷決定,而是來自各種客觀、深遠的因素,這些因素一直在悄無聲息地積累著,直到某天突然爆發。在這裏麵存在著一個規律,那就是:每一個曆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發生的原因,這些原因總是呈代數式演變,而事件結果卻往往成倍地擴大。
因為一個國家的曆史和行為都是其民族心理的產物,所以想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源必須追溯到戰爭爆發前的曆史事實,尤其是對現代德國的心理變化研究。
戰爭,從一定層麵上講也是人心理力量的鬥爭。各種勢力都會在戰場上進行著無形的較量——信念與信念、個人自由與集體約束、個人主導權對國家專政、國際條約與霸權主義、人道主義與武力精神……一直以來,武力至上這一老掉牙的理念在德國曆史上占據著絕對地位。歐洲人掙紮了兩千年想要替換這一理念,依然以失敗告終。日耳曼人武力至上的理論取得成功使世界回到最暗無天日的時代——弱肉強食化身正義,弱者被無盡地欺淩,無用者被無情地拋棄,各個國家互相掠奪、征戰。無辜百姓被肆意屠殺。但是,經過許多年時光的洗禮,人們漸漸忘了那段令人發指的年代,人們甚至開始相信,原始年代的野蠻習俗已經被現代文明一勞永逸地摧毀了。但是,這隻能是一種幻覺,因為十幾個世紀之後,人類依然有著其祖先們奴役世界的熊熊野心。
在德國,武力至上的思想以宗教的形式被德國人民所理解並推崇,正如阿拉伯的穆罕默德時期一樣,日耳曼民族也產生了一種病態的集體幻覺,在他們看來,他們是一種更高等的種族,神的意誌讓他們征服世界並且改造世界。
一個民族膜拜的神明不僅體現了其物質需求和幻想,也會透露出他們仇恨和嫉妒的心理陰暗的一麵。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意誌精神,這些神秘主義勢力曾在曆史上占據著突出地位。為了使這一勢力取得勝利,數百萬人民生靈塗炭,人類文明毀於一旦,在這樣大的代價下,最終出現了日不落帝國。
現代戰爭和古代宗教戰爭也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同樣讓人類產生幻覺,同樣有矛盾產生,同樣凶狠殘忍。戰爭中沒有任何理性。假如戰爭雙方的統治者都有理性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戰爭發生。
任何以理性和邏輯來解釋連鎖的曆史事件的行為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像人們嚐試用純粹的理性角度來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卻一無所獲一樣。其起源和發展都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是最理性、最睿智的人也不可能預見的。
那麼,你可能會疑問,戰爭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研究數據呢?
第一,我們可以了解到,德皇威廉二世作為一國國君二十多年來一直為了其帝國的繁榮,而極力地維護和平,卻突然放棄自己一直所堅持的東西,被卷入一場令其厭惡的戰爭中;第二,一個商貿與製造業飛速發展的國家,不僅不反對反而欣然參與到這個對其帶來長久損害的血腥戰爭中;第三,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在這場戰爭中,來自文明國度的“文明人”破壞了在先前戰爭中幸免於難的城市、教堂、藝術館等人類文明——這麼多的不可思議。試問,哪位預言家可以預見?
在這場不可預知的戰爭中,人們不禁疑問:是什麼讓德國人迸發出了如此強烈的狂暴情感,甚至連德國最權威的學者們也有此疑惑。因為這種心理已經遠遠地超越了理性,它像一場狂風暴雨一樣席卷了整個國度。
與此同時,法國的許多行為也讓人不可思議,這樣一個隨性、充滿浪漫主義的國家,連續數月麵臨迫害和死亡威脅後,竟然變得果敢和頑強起來。除此之外,在這場戰爭中一些小的國家在戰爭中做出的犧牲也因此為曆史所銘記。如比利時,在這場戰爭中,比利時的人民慘遭殺戮,城市被嚴重破壞。但它並未妥協,認輸投降,而是毫不猶豫地挺起自身並不強壯的身軀扞衛其國家榮耀。所有的國家都未曾料想這樣弱小的一個國家竟會如此地頑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