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先提出國家絕對權利理論的學者之一,在黑格爾看來,強權是曆史的決定力量,國家地位應處於絕對地位,應被當作上帝來崇拜。這些理念在德國各所大學之內流通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在更大的範圍內被普及,並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第一章)德國的崛起和發展
1.不得不提的普魯士曆史
要想獲取對一個國家的了解,哪怕是最膚淺的了解,都首先要研究其國民個體和社會心理的形成,以及其感受和思想信仰,這是因為政治生活也隻是其曆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的演進有著眾多的因素,當今人們似乎隻在乎其經濟因素。實際上,由於受種族、環境、係統、個體與機體的行為等諸多其他因素的影響,經濟因素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因此,盡管一個國家的曆史極端複雜,難以確定其重要性,當然如果這是一個新興的國家,那就要另當別論了。比如說——普魯士。現代德國的前身就是普魯士,要理解它,就必須首先了解到這場戰爭爆發的心態之源。
雖然說普魯士統一德國還不到五十年,但很多人都認為,德意誌自公元之初就已產生。法蘭克人、撒克遜人、斯瓦比亞人以及奧地利人都曾經輪流將德國若幹地區整合到其治下,霍恩施陶芬家族更是在12世紀就建立了一個延續很久的強大帝國。
不幸的是這些常識最後的結果都一樣,以失敗而告終。如今的普魯士能夠將統一維持多久,現在誰也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就現在看來,普魯士的統治應該可以持續得更久一些,因為普魯士對德國的影響較之任何先前者都更為深遠。普魯士隻用了不到五十年時間就使整個德國對其產生認同,人們甚至要質疑馮·比洛(前任德國首相)在其一本著作中擔憂“德國會反抗普魯士統治”的論調是否正確。
關於德國人在普魯士統治下的心態,我在另一章中有詳細描述,在這裏我們隻簡單地介紹下現在德國的領土是如何確定下來的。
古代普魯士的心態同其他民族一樣,他們由於先天生存條件的原因,數百年地陷入為了爭奪領土的戰爭之中,自然在他們的骨子裏就有一種源自征服的原始欲望。
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普魯士並不能稱得上國家,其邊界因不斷地吞並而緩慢擴張,逐漸吸納了許多源自不同背景的族群。數百年來孜孜不倦地試圖擴張,但是卻又不止一次地給自身造成嚴重的倒退。在1640年,經曆了長達30年戰爭期間,這個國家已經被摧毀到了破敗不堪、一片狼藉的地步,以至於有些地區的常住人口還不到原來的一半,更嚴重的像普倫茨勞這樣的城市,人口從6000銳減到了600。在此期間,普魯士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常住人口,國家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成為了鄰邦隨進隨出的驛站。所幸,南特敕令的廢除將成千上萬的異見人士驅逐出了法國,這些都是充沛的勞動力資源,普魯士國王更是英明地從中吸引了兩萬多人到其旗下,正是借著這股移民,普魯士才因禍得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繁榮景象。
由於這些新移民的到來,勃蘭登堡增加了許多嶄新的工業及農業技術,他們在勃蘭登堡興建了農場,並開設了大量的玻璃廠和鍾表廠。就連柏林這個曾經僅有6000人口的肮髒不堪的小鎮,大街上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然而,在這些新移民的付出下,柏林竟然成為了一個繁榮城市。在普魯士,法國移民迅速繁衍生息,一百年後,法國裔人口在普魯士的250萬常住人口已經達到600萬之多。直到今天,仍有大量將自己的姓名改為德語的法裔普魯士人。
在普魯士的疆域,其國王是擁有至高地位的統治者。在現代德國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在哲學家眼中,國家都被視作至高無上的存在。理應建立自己的法律和道德,而人民的職責就是無條件服從。弗萊德裏希一世曾經明確下令,禁止臣民做出任何論證與反駁政府的舉動,然而普魯士的臣民做夢都不曾想起這種事,所以這根本毫無必要。
普魯士統治的根本原則是不斷地擴充其領土麵積,常常會不惜犧牲一切代價,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當時的普魯士政府也是通過宣揚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來作為其侵略行為的理由,而且並未遭遇到像當今政府所麵臨的種種困難,這對於一個民族構成十分複雜的國家來說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回到當時那個年代,普魯士君主的意誌已經遠遠超越了民族優越性理論,並且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