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抑鬱的認知行為治療(3 / 3)

來訪者自身領悟能力較強,適用於認知行為療法。

2.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來訪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向谘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

(2)積極主動地與谘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

(1)有權利了解谘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

(2)有權利了解谘詢師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

(3)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谘詢師。

(4)對谘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1)遵守谘詢機構的相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谘詢方案方麵的內容。

(3)尊重谘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谘詢師。

谘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

(1)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2)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

(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並說明保密例外。

權利:

(1)有權利了解與來訪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

(2)有權利選擇合適的來訪者。

(3)本著對來訪者負責的態度,有權利提出轉介或中止谘詢。

義務:

(1)向來訪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執照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

(2)遵守谘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3)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谘詢方案各方麵的內容。

(4)尊重來訪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來訪者。

3.谘詢時間與收費

谘詢時間:前階段每周一次,後階段每半月或一月一次,共計八個月的時間,每次1小時。

谘詢收費:200元一次。

心理測驗收費:BDI、SCL—90和房樹人測驗均免費。

七、谘詢過程

(一)谘詢階段分為:

1.谘詢關係的建立和臨床心理評估—診斷階段

2.心理谘詢階段

3.結束與鞏固階段

(二)具體谘詢過程

第一次谘詢:2009年9月10日

1.目的:

(1)基本情況了解。

(2)建立良好的谘詢關係。

(3)確定主要問題。

(4)進行谘詢分析,發現不合理信念。

2.方法:

臨床心理評估訪談法

3.過程:

(1)填寫谘詢登記表、詢問其基本情況,介紹谘詢中有關事項與規則。

(2)與來訪者交談收集臨床資料,鼓勵其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解、接納,強調她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反應。

(3)強調其過去處理情緒的不良方式(壓抑、隔離)對身體反應(噩夢、身體消瘦)的影響。

(4)反饋測驗結果,結合問題做出初步分析,讓她了解目前症狀的產生原因。

(5)布置認知作業,讓來訪者將目前的狀態和家庭以及成長經曆聯係起來思考,進一步認識領悟症狀,達到更客觀更理性地剖析自己。

第一次谘詢片段(消極認知和不良防禦機製的使用)

谘詢師:請問我在哪方麵能幫助你?

來訪者:人活得沒意思。(沒有具體內容,但絕不能認為沒什麼問題,這種情況下反倒是更深的問題存在)

谘詢師:……怎麼說呢?

來訪者:幸好考上了研究生,之前都做好準備了。

谘詢師:做好準備?能具體談談嗎?

來訪者不語……(谘訪關係還沒達到來訪者充分信任而產生的阻抗)

谘詢師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接著前麵的話題。

谘詢師:你剛剛說到人活得沒意思,是什麼原因讓你有這種感受呢?

來訪者:我是沒用的,生活是無意義的,男人是不可信的,別人不一定願意聽我說話……

谘詢師:這些想法讓人聽了感覺挺難受的,能告訴我這些想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來訪者:小時候就有了。

谘詢師:噢,這麼早就有了。我很想知道你小時候都發生過一些什麼事情,能談談嗎?

來訪者:父母關係非常不好,經常為一點小事大吵大鬧,並用刀砍沙發。

谘詢師:能說說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你的感受嗎?你試著做過些什麼?

來訪者:起初我很害怕,曾單獨和父母交談過,希望父母親在另一方生氣時能不還嘴,但並沒有起作用。之後,父母每次吵架時,我就躲在自己的房間看書,希望自己像書中的外星人一樣(壓抑的防禦機製)。……

谘詢師:能談談你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兩件事嗎?

來訪者(沉默了一會兒):有天晚上,我起床小便,發現母親在衛生間上麵的水管上吊繩子,我當時嚇得趕緊悄悄回房睡覺,早上發現母親並沒有事情,過幾天問母親,母親說也沒什麼,隻說活得沒有意思(來訪者說這些的時候表情平靜,好像在說別人家的事情。事實上,來訪者為了避免內心的焦慮,運用了隔離的防禦機製)。……

第二次谘詢:2009年9月17日

1.目的:

(1)加深谘訪關係,獲得更多的信息。

(2)解釋認知和情緒以及行為間的關係。

(3)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建立合理的情緒宣泄途徑。

(4)行為激活:通過社會交往增強積極體驗;通過多看些心理健康方麵的書籍增加認知複雜性。

2.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通過積極關注等技能強化谘訪關係。(如來訪者對專業的興趣和認真多閱讀的好習慣。)

(2)與來訪者討論其情緒不合理的表達方式,認知評價是如何導致其不良情緒和行為表現的。

(3)增加積極體驗: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通過人際交往,人際關係可產生心理延伸感。

(4)指導來訪者通過真實性檢驗,幫助來訪者發現自己的消極認知是不符合實際的,並找出認知歪曲與負性情感的關係,從而矯正認知障礙。

谘詢片段:

谘詢員:不良的情緒除了自己悶在心裏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呢?

來訪者:不知道。

谘詢員:如果你將你的不快同你關係好點的同學或朋友說出來,是不是會好些呢?

來訪者:可別人不能替我解決問題,我總和同學說這些的話,我不是成了祥林嫂了嗎?

谘詢員:有些問題雖然別人無法解決,但你在表達這些不快樂事情時你的情緒會慢慢恢複,言語的表達是宣泄情緒最好的方式。在表達過程中,你的情緒情感是向外擴張的,而不是向內的,一些不良情緒通過反複傾訴就會慢慢消除了。並且你每次表達的對象和煩惱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在別人眼裏就不是祥林嫂了……

第三次谘詢:2009年9月24日

1.目的:

(1)繼續積極關注。

(2)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核心錯誤觀念)。

(3)幫助來訪者改變思維,放棄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

2.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積極關注來訪者的改變:由傳統衣服改成時尚衣褲(上身穿T恤,下身穿牛仔短褲),感覺很有活力;開始會主動和同性打招呼。

(2)討論家庭作業,讓她在記憶或想象中找到自己的負性自動思維,引導來訪者去探尋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

(3)進一步改變認知模式,強化正性思維:對“我是令別人討厭的,我不配活在這世上”消極想法進行認知轉變。請家長配合及時強化,使來訪者主動改變“我一無是處”的認知。

(4)布置家庭作業:繼續鼓勵來訪者增加認知複雜性,學會合理思考,及時與不合理信念辯論,並鼓勵其參加社交活動。

認知再訓練谘詢片段:

來訪者: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谘詢員:噢,能舉個具體事例嗎?

來訪者:如果我能優秀些,父母就不會吵架了。

谘詢員:什麼原因讓你這樣認為呢?

來訪者:如果我優秀,父母的注意力就會放到我身上,他們就不再會吵架了。

谘詢員:當你無法阻止他們吵架時,你希望你足夠優秀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對嗎?

來訪者(點點頭):是的。

谘詢員:當你考上研究生以後,你父母還在吵架嗎?

來訪者:還在。

谘詢員:你考上跨專業的研究生,應當是很優秀的,可你的父母還會有爭吵,你還覺得他們的爭吵和你的優秀有關嗎?

來訪者(沉默了一會兒):應當不是吧。

谘詢員:那你覺得他們經常吵架更多和什麼有關呢?

來訪者:爸爸很喜歡找媽媽的茬,或者……

第四次谘詢:2009年10月7日

1.目的:

(1)繼續進行認知練習,分析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核心錯誤觀念);幫助來訪者改變思維,放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

(2)提高人際交往技巧。

2.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改變來訪者對父母不合理的認知,告訴來訪者父母不能給她未來發展的好的建議並不是父母不愛她,試著從其他角度理解父母的行為。

(2)人際關係訓練:告訴人際技巧,在人際關係中增強積極體驗並及時表達出來,因為來訪者平時缺少人際交往,一時無法理解,谘詢員現場對她進行訓練,詢問她對谘詢員一直認真幫助她的自身感受,她能及時領悟並實踐。

第五次谘詢:2009年10月17日

1.目的:

(1)增強自信,接納自我。

(2)繼續改變不合理的認知。

2.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通過來訪者的轉變給予積極關注。

父母吵架時,看到母親在房間哭泣,會先出去。然後打電話給母親讓她出來散散心。(處理情緒的方式改變)

閱讀大量的心理健康類書籍,同學看到她看這類書時問她為什麼考這個,以前她會覺得同學這樣問是不安好心,多管閑事而不去理對方。現在會想到對方可能是好奇的原因,便淡淡地對同學說:“反正也沒什麼事,所以就考了。”

男同學和她打招呼,她不再認為是這男同學不安好心,而是男交間友誼的一種表現,會淺笑著回應對方。

(2)對來訪者繼續會做噩夢進行分析,及時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改變自己對他人的不合理認知。

第六次谘詢:2009年10月27日

1.目的

(1)繼續改變反複出現的不良情緒認知。

(2)調節情緒。

2.方法:

人際關係和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1)針對來訪者在與同學交流過程中不得體的語言而產生的退縮行為進行分析,讓她認識到人際交流中語言表達對他人的影響。

(2)為了進一步在認知改變的基礎上改善來訪者的情緒,針對來訪者的體質,谘詢師建議來訪者每天用開水泡6朵左右的玫瑰花進一步緩解抑鬱的情緒。

谘詢片段:

來訪者:我感覺同學們最近不喜歡和我說話,她們都不想和我在一起。

谘詢員:噢,能具體舉個事例說說嗎?

來訪者:同學和我聊天時經常會說我說些讓同學覺得恐怖的話語,如同學吃的冰淇淋上麵有紅草莓,我看到了就會對同學說紅草莓很像人的血液。同學聽了都不願意和我講話,覺得我是個很異常的人,我又開始覺得別人討厭我,唉,還不如像以前一樣不說為好,省得惹別人不開心。

谘詢員: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其實你說這些話時並不是想影響同學的食欲,因為紅草莓鮮豔欲滴的顏色確實和血一樣,然而我們大多數人看到了並不會馬上想到是血,而是想到積極的內容,比方說果實的成熟和美味,這樣可以增強我們的食欲,而你的想法和別人大不一樣,不同的想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言行,所以你就會和同學產生言語不合的情況了。

來訪者:聽你這麼一講,我確實不應當這樣說,我將鮮豔欲滴的草莓與血連在一起,同學肯定是沒食欲了,這可能是和我的認知習慣有關吧。

谘詢員:你的領悟力很強,這件事說明你內心還有些消極認知存在,影響著你平時的言行。

第七次至第十次谘詢: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1日

1.目的:

增強自信,接納自我。

2.方法:

認知行為療法

3.過程:

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和現實問題,學會接納和自我開放,樹立積極的人生理念。

第十一次:2011年5月8日

1.心理測評

心理測驗結果:BDI和SCL—90各項指標均接近正常範圍。

房樹人測驗

2.基本結束谘詢,做好谘詢的回顧和總結,幫助來訪者把谘詢中學到的認知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認知行為模式麵對未來生活。

八、谘詢效果評估

1.來訪者本人和老師評價:

(1)來訪者情緒明顯好轉,自述:“以前對未來充滿了絕望,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現在知道畢業以後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雖然在找工作上有焦慮感,心裏覺得沒底,但不至於像以前那麼糟糕和絕望了,未來麵對的困難自己會努力去麵對。晚上睡眠質量提高了,對未來又充滿了希望。”

(2)老師反映:“上課發言比以前積極了,願意和同學交流了,穿衣也較以前時尚些。”

2.谘詢師評估:

通過谘詢室的觀察,谘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來訪者的積極情緒增加,在谘詢後期常常會出現開心的笑容。人際交往正常化,睡眠狀況改善,情緒低落症狀明顯減輕,錯誤觀念、不合理認識明顯改善。

3.心理測驗評估:

BDI測驗:5分,輕微抑鬱情緒

SCL—90測驗:人際關係敏感因子分:1.44抑鬱因子分:1.69。通過測驗的前後對比,來訪者的多項指標均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說明來訪者心理問題已經基本得到了解決。

房樹人測試結果:

房樹人圖(治療前)

畫麵中有三個人,都和來訪者有關,左邊坐在船頭的人是一個20歲左右的路人,在靜靜地想著傷心的往事,代表著來訪者過去的自我。房子陽台邊站著的那個人是40-50歲的男人,是來訪者未來的理想自我,右上角站在船頭的是一個20-30歲的人,正欲乘船揚帆遠行,代表著來訪者現實中的我。畫中的三個人物都沒有麵部器官且現在和未來的自我都被塗成黑色,說明來訪者對自我的否定和現實中缺乏人際交流,處在對現實和未來的模糊和不確定當中。圖中人物細長的軀幹和下肢混在一起,表明來訪者缺乏穩定感和自我力量。

樹占據了畫麵的一大部分,這是一棵落葉樹,樹葉稀疏,樹幹細長,投射出來訪者的自我能量不足和不自信。樹幹由下至上布滿了大量的樹疤,意味著來訪者過去有過創傷性事件。樹和房子都缺少地基,房子外形如厚實的城堡,堅不可摧,偌大的一所房子竟然沒有門和窗戶,顯示來訪者內心可能缺乏安全感。在繪畫過程中,來訪者對房頂做了長時間的描繪,房頂投射幻想空間,顯示來訪者平時過於沉浸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房樹人圖(谘詢後)

這例個案經過筆者十一次的認知行為治療,獲得了一些改善,尤其是在從對未來的全麵絕望感到現在對找工作存在的具體焦慮感的這點改變,治療後的房樹人畫麵顯現了來訪者較以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雖然房子的造型還是有些特別,但與上次不同的是,房子每層都有了一扇扇小窗戶,表明了來訪者不再完全封閉自己,這從來訪者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主動接觸同學也能反映出來。不過,厚厚的圍牆和關著的小門意味著來訪者的認知改變和人際交往還需繼續增強。

通過對這例心境惡劣的治療效果來看,筆者認為認知行為治療對心境惡劣的治療是有效的,不過在治療過程中,感覺治療的進展是緩慢的,治療過程中的積極關注應貫穿始終,這對提升來訪者的自信和建立良好的谘訪關係是大有幫助的。

在治療後期,為了在原有心理治療的基礎之上加快改善情緒,從而調節消極認知,筆者在最後兩次的治療中運用了中醫的花茶治療,讓來訪者每天用玫瑰花加枸杞泡開水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喝了一周之後,來訪者發現在情緒得到改善的同時,困擾自己多年的睡眠問題也獲得了改善。欣喜之餘,來訪者讓有同樣問題的母親也采用了花茶治療。事實上,玫瑰花的起效是因為來訪者的體質獲得改善。中醫認為,幼年生活不順,經曆過不良生活事件打擊,如父母離異、寄人籬下,容易促生氣鬱體質。來訪者長期陷於情緒低落和消極認知的惡劣心境,身心相互影響,容易出現氣鬱、血虛或陽虛的混合體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玫瑰花是著名的理氣藥,是疏肝理氣的常用食物之一,所以特別適合於有氣鬱體質的人使用。在中醫看來,肝氣鬱結是女性最常見的體質類型,因為女性具有“周期”性耗血的特點,而血是藏於肝的,肝血耗損自然容易引起肝髒功能的紊亂,從而導致肝氣的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