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柀査幕?(2 / 2)

太子並未注意到石猴皺著眉頭不做聲,接著道:“我自小學習‘五明’和‘四吠陀’,這樣的疑惑始終困擾我,無論如何也弄不明白。這一切都是從哪兒來的?將回歸到哪兒去?”

石猴奇道:“咦?什麼是‘五明’和‘四吠陀’?阿加你不念佛經?”古天竺不是佛國嗎?

小太子亦奇道:“什麼又是佛經?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石猴急道:“你先告訴我什麼是‘五明’和‘四吠陀’。”

小太子沒有一絲不耐煩,笑道:“你不是迦毗羅衛人氏,就算是,沒有刹帝利以上的種姓也不能聞得。五明,乃是天竺的五種學問,包括聲韻和語文;工藝和曆算;醫道和藥物;論理和邏輯還有宗教。四吠陀,《梨俱吠陀》,通過誦念,講養生和長壽。《耶柔吠陀》,頌揚神靈;《娑摩吠陀》是歌舞和吟唱;《阿闥婆吠陀》是祈福禳災的咒法和巫術。”

美猴王啞然道:“當真沒有佛經?”看來,這時還是印度教占統治地位,估計尚未有佛教呢。

阿加無奈道:“自然沒有。輪到你了,什麼是佛經?”

美猴王眼珠一轉,笑道:“佛說佛經者,即非佛經,是名佛經。”(他揀了《金剛經》裏的三段論捉弄阿加)

小太子扶額:“猴子,你車軲轆話呢!”顯然,這位小太子性子稍顯古板,不如美猴王那般言笑晏晏、好玩好鬧。

石猴隻得拍肩道:“佛經,自然是記錄佛的言行的經書。”

小太子打破沙鍋問到底:“何為佛?”

撓了腦袋半天,拚命回憶當年拍電視前瀏覽的佛家典籍,底氣不足道:“覺者為佛。”美猴王果斷決定就此打住,他對佛教教義一知半解,再說下去,前輩高人的架子就端不住了。

於是石猴挽著阿加的手道:“今日的菜肴酒水異常精美,你視若無物;歌姬舞女風流嫋娜,你不屑一顧。人生苦短,何不苦中作樂,在苦的夾縫中尋覓樂呢?”

太子攥緊了他的手道:“不然。生在帝王之家,今日歌舞,明日宴飲,賞不盡美女婀娜的舞姿,聽不完旋律優美的樂曲,吃不完精致鮮美的萊肴。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為什麼人們飛蛾撲火地追逐這些,卻不想想近在眼前、不可逃避的宿命呢?”

石猴笑道:“正因人生苦短,命運無常,所以才要珍惜歡樂。你瞧,這美味的酒菜雖將墮入五穀輪回之所,可它穿腸而過,在唇舌上停留的一刹那,不也身心舒暢?那美麗的女子雖很快鶴發蒼顏,可她們翩然起舞的一時間,不也優美動人,如醉如癡?你這也不屑,那也不喜,阿加,你到底喜歡什麼,活在這個世上是為了什麼呢?”

太子低頭沉吟道:“喜歡……有時候,猴子,我避開燈火輝煌、輕歌曼舞的宮殿,獨自坐在禦花園的草地上,望著掛在夜空中的一輪皎皎明月,心中常常升起一種永恒的舒暢安定、平安喜樂。尤其是今夜,跟你坐在這月下的青草上,暢所欲言,心中……歡喜的緊。”

石猴咋舌,複又歎道:“人之情感,歡喜也好,憎厭也罷,看似自由,實則不然:餓求飽,得而後止。渴求飲,得而後止。倦求眠,得而後止。鳳求凰,得而後止……”他搭在阿加腕上的手緩緩上移,“胃袋,喉管,口舌,耳鼻身色意,逐一劃出了此生的歡惡愛憎。”

阿加並不答話,隻是凝神聽著。

石猴繼續道:“故要想在苦的生理求得持續永恒的喜樂和解脫,要接觸並釋放內在的、純粹的、無目的的自我,才得以從物的本能中掙脫,從用的欲望中掙脫,尋找到無目的的本來的生活。”

……好像,混進去了什麼奇怪的東西。說著說著,似乎已經不是佛家的“色空”,而是道家的“逍遙”了……

太子瞑目沉思,雙眉微鎖,微微搖搖頭,又輕輕點點頭。

看著他一副若有所感的認真模樣,美猴王忽然起了逗弄阿加的心思,咬著他的耳朵,低聲道:“阿加,你可嚐過魚^水之歡,情^欲之樂?”

稚氣未脫的小太子搖頭正色道:“不曾。”

石猴揚聲道:“為何?”

太子肅然說:“流於放縱,尋歡作樂,完全是自我施加的苦刑和折磨,何苦沉迷之?”

石猴循循善誘:“你可想成為覺者?”

太子理所當然:“自然。我想覺悟,我想成佛。”

美猴王斷然喝道:“不曾迷,何能悟!就算你成日修橋補路,做盡善事,輪回苦修,也悟不了道,成不得佛!”

五雷轟頂,醍醐灌頂。

若不曾迷,如何能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