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書www.sikushu.com)
第四十七回:
禍兮福依福禍倚,
此緣當擔亦擔當
靈台定境中,隱約聽得菩提祖師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悟空亦於靈台定境中叩首道:“弟子明白。”
菩提祖師揮了揮拂塵,笑道:“明白了什麼?”
悟空垂手道:“要過妄心天劫其實甚是容易,不論妄境如何,真心不隨妄境而走,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是什麼,就做什麼。”
菩提祖師笑讚道:“俗世之以為道法神奇,其實大道至簡:真能破妄,關鍵不心念善惡,隻關乎真如常。”
悟空連連點頭道:“弟子知道為何修行中有妄心天劫了。”
菩提祖師道:“不錯,神通越大,對他能夠施加的影響越大。難保有不俗世間運用這種影響,強行幹涉他,卻借口說出於一番好意。世間的因果,並不是那麼簡單,是善是惡,也非表麵上看的說的那樣。所以修行才有三大戒律,紅塵內外有一道界線。而能過妄心天劫,說明這個世間所行如一,就算得到了大神通,還會像從前一樣做,而不會把俗世間當成妄境那而肆意妄為。”
見悟空聽明白了,菩提祖師又問道:“悟空,為師再問最後一問:何為魔?”
悟空肅然道:“能破妄,卻不以真破妄,反而以妄修真。不妄境中做現實中,而現實中做妄境中,當真妄合一,便也過了妄心天劫,便也成了魔。”
菩提祖師笑道:“不錯,不錯!成魔者自己的靈台世界中的行止,等不可幹涉。但他一旦將這世間當成了自己的妄境而肆意妄為,就要降了他!這是修行之責。”
悟空喃喃自語道:“破妄,降魔……”
菩提祖師微微一笑,眼神是從未有過的殷切和親密:“破妄後可稱大成真,修行至此,上師已無心法口訣可傳,全憑弟子自行體悟。從今之後,師徒不必靈台中如此相見了。”
菩提祖師說從此之後不必靈台中相見,悟空卻不見傷感之意,笑道:“徒兒深以為然。師父,老家辛苦了!”
楊戩緩緩鬆開悟空的手,慢慢站起來道:“悟空,恭喜了。”
悟空一臉惆悵道:“可惜,可惜!老孫還未妄境中體驗一把左右擁抱征服世界的快意,竟隻拉了拉的手,就破妄而出了。”
楊戩笑道:“真妄合一,如是而已。”
悟空開口欲言,忽聽有高叫道:“孫大聖,老牛可此處等了七十二年了。”
悟空急睜眼看去,見一青袍,慢慢踱步而來。他頭上兩隻角,鼻中一白環,身材瘦削,臉頰凹陷。悟空以神念探之,卻有金仙修為。
悟空忙叫道:“原來是青牛大哥!何時證了金仙?可喜可賀!”
那青牛金仙緩步走來,向悟空、楊戩二作了揖道:“承蒙大聖記得老牛。”
悟空嗬嗬笑道:“怎能不記得?當初太上騎牛過函穀前,老孫可是喂了一錦囊茶葉。今番來了,可是想討老孫的茶吃不成?”
青牛金仙作揖道:“大聖說笑了。老牛見大聖被壓五行山下,一直恍惚有所思。五百年後大聖拜玄奘法師為師,西行降魔之時,老牛靈台中推演一番,又蒙善推演之術的鎮元大仙指點,終有所悟,發宏願而證金仙。”
悟空笑眯眯道:“不知青牛大哥所悟者為何?”
那青牛金仙看了悟空一眼,歎氣道:“太上行止,果然玄妙不可言。當日太上飲了一壺酒,又借之手還一壺丹。”
仙家交流,隻言片語便得通透。
太上早推演出悟空將西行,西行路上妖魔鬼怪甚多,少不得以**力大神通降妖除魔,這樣一來業力累積無數。而每次出入無邊玄妙方廣世界都會有天刑來了結因果,如果業力累積過多,仙家扛不住也會形神俱滅、再入輪回。
偏偏九轉紫金丹能重新凝聚法身。隻要靈台清明神識不滅,就無形神俱滅、再入輪回之憂。
七十二枚九轉紫金丹就相當於七十二條命!
悟空沉吟道:“仙家行事,必依因果。太上借青牛大哥之手,不惜以兜率宮家底如此助老孫,何也?”
青牛也沉吟不語,繼而搖頭,又道:“可惜禍福相依,大聖雖得了七十二具法身,卻受千夫所指,又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
悟空忽笑道:“老孫隱約窺見太上之意了。這份緣法實當受之,這份職責亦當擔之!”
楊戩,青牛俱好奇道:“太上之意?緣法擔當?”
悟空擺手道:“此時老孫隻是管窺蠡測,所見一班,不敢妄言。”
作者有話要說:加了一段菩提祖師於悟空的對話l3l4
(四庫書www.siku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