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持之以恒的能力(3)(2 / 2)

曹雪芹目睹曹家的興隆衰替,察覺到了封建社會的罪惡,開始對整個社會發生了懷疑和憎恨,加之他飽經滄桑的經曆,使他決心要做封建社會的叛逆者,用筆來抒發他滿腔的不平與憤慨,從而構成了他創作《紅樓夢》的初衷。

曹雪芹性格豪放,胸襟開闊。“善談吐,風雅遊戲,觸景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他聰慧過人,多才多藝。金石、字畫、詩詞、風箏、編織、醫學、烹調、工藝、印染、雕竹,樣樣都愛好。他的友人說他畫的石頭是:“傲骨如君此句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餘奮掃如椽筆。寫出心中塊壘時”。他的“傲骨”體現在《紅樓夢》的字裏行間。

曹雪芹的後期生活,是在北京西郊的一個荒山中度過的。在那裏,他隻能靠賣畫和友人的接濟勉強糊口。傳說,他寫作《紅樓夢》無錢買紙,就把舊年的皇曆拆開,把書葉子反過來折上,訂成本子,字就寫在皇曆的背麵。“作書時,家徒四壁,一幾一杌一禿筆,外無他物”。一次,他的友人敦敏來訪,恰逢雪芹外出,那正是時冬天陰日暮,野水寒雲,詩人未歸,門庭蕭寂。敦敏不禁感慨係之,因而寫下“野浦凍雲深,柴扉晚煙簿;山村不見人,夕陽寒欲落”。但是,就在這荒寒淒寂的世界裏,他繼續著創作《紅樓夢》的偉大事業。

後來,曹雪芹因貧病無醫,加上愛子患天花而夭折,傷感成疾,隻活了40餘歲,就在貧病交迫中擱筆長逝。他死後家裏十分蕭條,隻拋下妻子和留下的幾柬殘稿,連理葬的費用都沒有,還是他生前的幾位好友給他草草埋葬了。

曹雪芹一生嘔心瀝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出了震撼人間的恢宏巨著,流芳千古。他的未完稿題名《石頭記》。由於他在書中描寫的人情世態,也是他人世滄桑的自我寫照,並對封建社會大膽地提出了疑問和抗議,因而觸怒了當時的皇家和權貴,致使《石頭記》隻流傳下來前80回,其餘的都散失了。乾隆末年,程偉元把《石頭記》前80回與後來高鶚續寫的後40回合在一起,改名為《紅樓夢》。

全書百餘萬字,前80回,曹雪芹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襲人、史湘雲、尤二姐、尤三姐、賈母、劉姥姥等一係列藝術形象,其中著重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高鶚續寫的後40回,繼續寫了賈、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敗,完成了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戀愛悲劇。《紅樓夢》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思想意識,閃現出民主主義的思想光華,被人們譽為了解封建社會曆史的“百科全書”。魯迅先生說,“在我國的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紅樓夢》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不但受到我國讀者的珍視,而且還受到外國讀者的喜愛,迄今已被譯成英、俄、法、德、意、越、匈等國文字,譯本達50種之多。研究《紅樓夢》,已成為一門新學科“紅學”,中外從事“紅學”研究的人日益增多。曹雪芹不僅是我國的偉大作家,也是一位偉大的世界文化名人。

曹雪芹的《紅樓夢》,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並列為我國四大古典小說,對後世小說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曹雪芹的名字也被用來為宇宙一顆行星命名,永遠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曹雪芹持之以恒著書精神確實令人敬佩。無獨有偶,我國清代學者王國維曾總結了文人研究學問的三個境界。其一為誌存高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其二為持之以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為成功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古代思想家荀況也說過:“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些話都說明了目標專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