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你就是秦大人!銀子我、我不要。請賞給我一口棺材吧。”青年漁民急忙說。

秦檜聽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忙問為什麼,漁民說:“如果我父親知道救的是你,他老人家會打死我的!”

隱含判斷法是在說話中隱含另一種判斷的方法,它有“含而不忑,意在有外”的特點。

青年漁民的話裏隱含著“我救了秦檜你這個壞人,那麼我也會被人打死的”的判斷,這是一種隱含的幽默。

含蓄婉曲

在一次宴會上,有個紡織廠的老板娘正坐在英國大作家肖伯納旁邊。肖伯納個子瘦小,老板娘肥胖出油,老板娘打量了一下肖伯納。然後帶著妖媚的笑容問大作家:“親愛的肖伯納,你知道防止肥胖有什麼辦法嗎?”

肖伯納仔細地看了看這位鄰座的女客,然後摸了摸胡子,裝出一副十分鄭重的樣子,說:“有一種辦法,我是知道的,然而,我怎麼也無法把這個詞翻譯給你聽,因為‘幹活’這個詞,對於你來說,是外國字呀!”

含蓄婉曲法是指對某些事,人們不願意直接說明白,用一些相應的同義語句,婉轉曲折地表達出來的方法。肖伯納的話非常含蓄幽默,他委婉曲折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利用矛盾

一天,俄國沙皇下令召見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當召見的時候,文武百官都向沙皇深深鞠躬致敬,隻有謝甫琴科昂著頭,從頭到腳打量著沙皇,沙皇大怒。問道:

“你是什麼人?”

“我是謝甫琴科。”

“你怎麼膽敢不給我鞠躬?舉國上下,誰見到我不低頭?”

謝甫李科回答:“不是我要見你,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他們一樣給你深深地彎腰行禮,那麼請問,你怎麼能看清我呢?”

利用矛盾法即抓住對方說話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要點,揭出其好笑之處,達到幽默的效果的方法。

這段對話中,沙皇要見詩人,這裏用的“召見”,可以理解為其中包含著要看見本人臉麵的意思。而沙皇要詩人鞠躬,當然就看不到臉麵了。謝甫琴科巧妙地利用沙皇的自相矛盾,從容應對,寓以對沙皇的蔑視於幽默的話語之中。

偷換概念

偷換概念法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有意以一個概念偷換另一個概念,以構成幽默的方法。

先看一則“一步不走”的幽默:

父子倆去郊遊,父親對兒子說:“要小心啊,此處有種蛇叫‘五步蛇’,被它咬傷走五步就死。”

“沒關係,萬一被五步蛇咬了,我隻走四步就不再走了。”

“好!聰明的孩子,不過你那樣做太危險了,離死隻差一步啊!”

“那怎麼辦呢?”

“一步也不要走才保險。”

這裏所說的“咬傷走五步就死”,指的是咬傷很快就死,並不是說“一步也不走就保險了”,前麵的概念被偷換了,

再舉一例:

學生甲:“什麼是抽象名詞?”

學生乙:“我不知道。”

學生甲:“抽象名詞指的是那種能想象而又不能摸到的東西,你明白了嗎?”

學生乙:“明白了。”

學生甲:“你能舉個例子嗎?”

學生乙:“燒得又紅又燙的火鉗。”

這段對話中,學生甲對“抽象名詞”的解說是“能想象而又不能摸到的東西”,而學生乙所舉的例子“燒得又紅又燙的火鉗”,實際上是能想象而不能摸的實際存在的東西,構成了幽默對話。

從此處可以看出,巧用修辭和邏輯等方法,可使言談幽默風趣,產生奇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