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有關厭學的心理概述(1)(1 / 3)

學習與學習情緒

情緒的定義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

當現實與自己的需要一致時,如考卷發下來,得到了自己期望的好成績,就會導致積極的情緒,表現為高興、快樂。正如人們平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當現實與自己的需要不一致時,就會導致消極的情緒,如考卷發下來,成績不及格,因而大失所望,表現為悲傷、生氣。

學習過程中積極良好而又穩定的情緒對學習是一種促進,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更加專心,思維活動更加積極;而消極不穩定的學習情緒使人坐臥不安,思維混亂,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借題發揮,鬧出亂子,可是一旦平靜下來,又後悔莫及,這就嚴重地幹擾了學習。

許多中學生從小受到父母的關心照料,自己提出的需要很容易從父母那裏得到滿足,能夠說是順利慣了。上了中學以後,一方麵因為學習難度加大,不能再依賴父母的幫助,基本上要靠自己努力了。因而在學習過程中難免不斷地碰釘子,學習自然不那麼順利了。另一方麵在中學集體生活中,對中學生的要求更高了。比如,要服從集體生活的原則。這樣很難使每個同學都那麼“順心”。所有這一切,常常使一些中學生感到學校的生活不稱心,而在學校又不便發作,隻得處於悶悶不樂的消極情緒中。可一回到家裏便常常發脾氣。長此下去,學習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怎樣使自己有良好的學習情緒呢?①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覺悟,端正學習動機,加強修養,使自己的心胸開闊,提高正確對待挫折的耐受力。②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特別是自控能力,使自己能經常處於一種冷靜而理智的狀態之中。③要不斷培養學習的興趣,把學習看成是一件樂事。④要在情緒發生波動時善於轉移注意力,有意識地做些能轉移自己注意力的有意義的事,盡快使自己平靜下來。⑤要積極鍛煉身體,講究衛生,保證身體健康。身體不好,或不能正確對待青春期身體發生的變化,這也是導致消極情緒的一個重要原因。

厭煩的產生

“厭煩”,或者“厭倦”,是心理疲勞的一種情緒表現。因而,也可以把厭煩叫做“精神疲倦”。

人們為什麼會產生厭煩感?為什麼有些人厭煩感比較嚴重?這些都可以從心理疲勞上查找原因。

厭煩感因人而異,也會因時間、地點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你感到厭煩的事情,別人不一定會厭煩;你對同樣一件事,此時此刻感到厭煩,但換了一個情境後,卻不一定會產生厭煩。因而引起厭煩感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精神醫學家們認為,引起厭煩感的原因,可以大體上歸納為外在的和內在的兩大類:

(1)外在的原因。主要是指由於重複性的、單調性的、乏味性的工作所引起的精神不佳狀態。比如說,當一個人對他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的時候,就往往會引起厭煩感。這裏所謂的“缺乏興趣”,很可能就是由於感到工作單調乏味,對天天重複老一套感到煩膩。

同樣地,像美味佳肴、遊覽勝地、奇妙書刊等,曾經使人感到興趣的事物,如果一再重複,也會引起厭倦情緒。廚師、導遊者、圖書館員,幾乎天天都品嚐、欣賞他們已經熟悉了幾年以至幾十年的佳肴、勝地、奇書時,也會有朝一日對這些外部刺激物感到心煩、不快、疲倦。

也存在著另外一種情況:當一個人對他當前所從事的工作感到困難的時候,也往往會暫時性地引起厭煩感。比如,變換新工種後一時適應不了,工作效率低,事倍功半,也會覺得很累、很煩。這種厭煩比較容易解決,慢慢熟悉、逐漸適應習慣了以後,厭煩感就會逐漸地減弱以至消失,如果仍舊解決不了厭煩感,大不了換一下工種,也就會消除厭煩的感覺。

以上是反感的外在的、客觀的原因。解決這類厭煩感比較簡單、容易,隻要調整、改變外在客觀的因素,厭煩感便會自然地消除。

(2)內在的原因。這類厭煩感和上麵談的情況不同,有些人幹什麼工作都有一種無力的,或者說是乏力的感覺。

為什麼會產生無力感?雖然有可能和身體的某些器官發生病變有關,但對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說來,往往是由內發的情緒狀態所引起的;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對周圍環境產生過敏反應所造成的。比如,季節變化、照明強弱、通風設備,以及氣溫、濕度等原因引起了心理上的疲勞感覺。比如,久在陰暗潮濕、悶不通風又噪聲不絕的車間工作,工作效率能高、情緒能不厭煩嗎?孤燈如豆、光線不足,不僅傷害視力,也使人沉悶厭煩。甚至單調無變化的、沒完沒了地重複的刺激,也往往都會造成厭煩。比如說,黃梅季節、秋雨連綿、淅瀝不停、“秋風秋雨愁煞人”,有誰能不感到愁悶厭煩呢?有位老奶奶每天在你的耳邊嘮叨個不停,你也會感到厭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