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情緒之普遍
教學之餘,常有教師感歎:“現在的學生素質越來越差了。”
每言至此,定會引來老師們讚同聲不斷。為什麼學生變得不愛學習了呢?究其源由“厭學”恐怕是其關鍵的原因。
不管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厭學”是現在每所學校都存在的普遍現象,無名無派的職業學校更為嚴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成了當前普遍關注的問題。
打瞌睡
學習厭倦也就是厭學,厭學往往是一種不自覺的心理行為。厭學輕則引起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失去學習興趣;嚴重的還會使他們產生悲觀厭世,消極麵對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厭學有輕重之分,在很多學生中都存在厭學問題,隻有中度和較嚴重程度的厭學,心理學中才認為是心理問題。厭學的學生雖然能夠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與前途和命運的關係,但他們總是不自覺地對學習感到厭倦。
厭學的主要表現為:對學習感到乏味,對學習任務有抵觸情緒,缺乏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上課精神渙散,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還對教師和家長有厭煩情緒,有的學生則表現為消沉,不安,製造事端,甚至有的學生經常逃學,厭煩學校,離家出走等。
在非名牌非重點學校中,上述現象特別嚴重,假如強迫厭學的學生學習,往往會使他們感到痛苦、緊張、急躁,甚至導致他們無所謂的態度和語言行為上的對抗。
學生自編《厭學歌》
有一首很早以前的兒歌——《上學歌》,它的歌詞被當代學生篡改成了《厭學歌》:
“……背上炸藥包,把那學校炸上天,我們的日子才好過……”
孩子厭學情緒的普遍滋生,已經成了中小學教育不得不正視的核心問題。據調查,就是所謂學習優秀的學生,也懼怕和厭惡學校的學習生活,那些學習文化知識的“困難戶”,對學校學習更是達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厭學
一句話,孩子厭學情緒泛濫,都不願意進學校學習,學習成了他們的恐怖。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會培養出一大批心理偏差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厭學並不表示學生智力上有問題,很多厭學的學生在其他方麵的表現相當好。正如厭學表現的多樣性一樣,造成厭學心理與行為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
“唉!學校/想忘掉/書包小小/人卻欲將老/上課想著睡覺/卻被教師話打擾/托書發呆衝著牆傻笑/哈欠連連眼疲勞/心中風兒飄飄/幻水澹波濤/長歎暗笑/受不了/啥時跑?”這是媒體披露的一個學生在講堂上作的詩,表達了自己嚴重的厭學情緒。
學生厭學是老師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而又感覺到較為棘手的難題之一,而這種情緒正日益在中學生中蔓延,不隻表現在後進生的身上,一些所謂的優秀學生也懼怕或厭惡學校的學習生活,輕者造成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重者引起逃學。由此可見,如何處理中學生的厭學問題已成為中學教育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嚴重問題。
幼兒園就開始厭學
佳佳媽媽谘詢:
“我兒子佳佳從去年上幼兒園到現在,每天醒來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在幼兒園過得不開心,教師非常喜歡他,小朋友也很愛和他玩,飯吃得好,覺睡得也香,每天回來還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請問這是什麼原因?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