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非簡曆:
2003年,張非同學在四川省廣安市嶽池一中就讀,高考以606分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2004年卻因7門必修課不及格被迫退學。同年,張非在南充十一中複讀。
2005年,張非再次以703分——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被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可是一年後,張非再度因為沒修滿學分而被退學。
2007年,張非改名張空穀,在南充十中經過僅僅3個月的複讀,以677分——南充市理科第2名的成績再次考入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
據了解,雖然曆年來大學生退學在高校中屢見不鮮,但關於退學的話題從未像今年這樣熱鬧過,網上更出現了一個“中國退學網”,上線人數每天基本保持在三四百左右,大多是有著相同經曆的人。
又一個“考霸”
現就讀於某師範大學漢語言比較文學的小李(化名),就是一個退學的實際樣本。
2002年的時候,他以理科652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讀了2年後,在2005年3月份選擇了自動退學,6月份重新參加高考,以583分的成績進入了現在的大學。
退學的原因,到底是不喜歡這個專業還是成績跟不上,他自稱:“兩者都有,然而假如成績跟得上,也不會斷然退學。”他說自己實在不喜歡通信工程,他沒有什麼學習興趣,成績也沒法好起來,每個學期及格的科目很少,“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今後從事這個工作不是我想要的,會一輩子不開心”。
“我比較喜歡文科的,因此第二次高考選擇了文理兼收的比較文學,其實這也不是我最喜歡的專業,但至少我學得不錯。”
進入師範大學的小李現在是班裏的班長,拿的是一等獎學金,剛剛結束大二的他已經過了英語六級……他說,現在的心態不同了,經過前一次的經曆,現在學習的目的是為自己,學自己想學的,雖然他還是不太喜歡現在大學的教學模式。
同樣考的是理科,第一次考了652分,第二次隻有583分,相差不少,萬一考不上怎麼辦?
“很簡單,那就先開始工作。”小李的退路很簡單。
“沒有文憑能找到工作嗎?”
“實際上大學也就是一張文憑,在現在的我看來,實際上做什麼都可以,隻要用心做,就能做到最好。因此我現在念大學不光在課堂上上課,課餘也學一點別的內容,暑假到社會上打打工,增加點閱曆,我覺得死讀書不行,否則就是走上了原來退學前的老路。”
雖然退學重考過,但小李並不讚成退學。他說,退學重讀太浪費青春。“現在大學裏70%的學生都是混日子,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退學重讀,實在太浪費時間了。”
你有厭學情緒嗎?
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下列各題“是”或“否”。
(1)我認為學習一點也沒有意思。
(2)我是被迫無奈才不得不學習的。
(3)我一學習就提不起精神。
(4)在現在社會裏,學習一點用處都沒有。
(5)我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
(6)到學校上學太痛苦了。
(7)我是為了父母才去學習。
(8)我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
(9)一上課,我就無精打采。
(10)上課時教師講的內容我總是不完全理解。
(11)我常常抄襲同學的作業。
(12)就算是無事可做,我也不願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