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自小喜歡讀書,詩詞歌賦是她的強項,聽說父親記不起來了(實際上父親倒背如流),頓時來了精神,從頭給父親背了一遍:“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孩子充分展現完她的才女風範,父親一邊鼓掌一邊感歎:“哎呀,聲情並茂,佩服佩服!”
女兒一臉得意,像隻驕傲的小公雞:“老爸,您還是上了年紀呀!這首詩都搞不定啦?”
父親搖搖頭:“是呀是呀,還是你年紀小,記性好啊!這首詩寫得多好啊!父親年輕時最喜歡啦!”
女兒點點頭:“是挺有氣勢的。”
父親開始步入正題了:“假如這是一篇命題作文,多數文人大概會著眼於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艱苦成功,寫得憶苦思甜或慷慨悲歌。毛澤東卻用輕鬆浪漫的筆觸,寫出一派勝利的喜悅。其實,紅軍穿過逶迤的五嶺山脈,天上有國民黨的飛機在圍追堵截,危機四伏。但在毛澤東眼裏,那一座座高山不過像大海中起伏的細微波浪,像大地上滾動著的一些泥丸罷了。紅軍被迫翻過終年積雪的岷山,到達甘肅境內,很多戰士凍餓交加,死在了征途中,但在毛澤東的筆下卻是‘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好像曆經那麼多的磨難還覺得不夠味,隻不過是興致勃勃地翻了一次人跡罕至的大雪山。這是怎樣千古少有的豪邁之氣啊!他極端蔑視了長征中的巨大困難。沒有這種胸懷,這種氣魄,哪有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
女兒被父親說得慷慨激昂、心潮澎湃:“老爸,毛主席真是了不起啊!”
父親神秘地一笑,把話題一轉:“聽說某某人這次考試沒考好,竟然有些忐忑不安、魂不守舍,和毛澤東比一比,應該有所感悟吧!”
女兒突然醒悟,給了父親一拳頭,說:“你這個人太狡猾了吧?服了您啦!”
父親笑笑:“好像我什麼都沒說吧?”
女兒突然嚴肅起來:“爸爸,實際上我心裏知道該怎麼努力,就是有點難受。我這一次準備很認真,還是失誤了,肯定是太緊張了。下一步看我的行動吧!”
所以,麵對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家中們談話必須要講究技巧。如果直接提問:“這一回考試了沒有?”
孩子很可能避而不答。
再問:“考了多少分呀?”孩子可能說:“你煩不煩呀?”
因此,父母想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最好別一開始就提學習。你越不談學習,才越有利於談學習。你可以誇誇其談,隻要腦子裏有一根弦,不讓子女看出你的意圖,慢慢地引導,慢慢地收縮。這就是迂回戰術。
聊著聊著,子女自己就往學習那邊走了。你想,分分分,孩子的命根,他能不在乎嗎?比你我都在乎多了。一旦把話題打開了,子女傾訴,父母傾聽;即使他們說錯了,父母也別反駁。到了關鍵時候,父母說話的分量就出來了。一句話就可以讓孩子有一種頓悟的感覺。這時候,不是父母主動說給兒女聽,是孩子自己需要聽。話不在於多,而在於它的力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做學者、工程師的人,我們常說“成功的路千萬條”,西方人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以下這4個孩子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相信看過的朋友身邊也能發現許多這樣的故事。
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找到自己成功的路,並且我更堅信一點:隻要孩子有足夠的修養、多讀一些能引導自己前行的書,那麼無論選擇什麼樣職業,將來都會成功,成為社會的棟梁和精英!
故事1:
小路在遼寧的一個小城生活,在中學的時候成績還不錯,高考的時候考得不太好,當時家裏就打算拿錢給他讀一個好點的大學,但小路說還是根據自己的成績能報哪裏就讀哪裏。最後讀了錦州商學院烹飪專業,也就是學廚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