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父母也十分關注青少年的成長。他們在質樸的處世方式中,更多地關心青少年的成長與教育,他們在工作之餘總是盡可能地與青少年們待在一起。一家人不斷地進行各種遊戲,從棋類到拚圖比賽,涵蓋幾乎所有的益智遊戲。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中的環境已無法滿足比爾·蓋茨天賦的進一步發揮。小比爾有時會責備母親智力不足呢!於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會,積極為比爾尋找屬於他的空間。在一次活動中,比爾·蓋茨給班上準備一份報告,叫《為蓋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這篇報告幾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幫著弄封皮,連父親也插手幫忙,氣氛很活躍。
小學畢業後,父母在征求比爾·蓋茨意見後,送他進了湖濱中學。在湖濱中學,比爾癡迷上令他今後傾注畢生精力的計算機。
比爾·蓋茨在湖濱中學讀書時,常按個人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學習。比爾·蓋茨在喜歡的課程上下工夫,學得非常棒,如數學和閱讀方麵。每次父母看到比爾拿回來的成績單,盡管他們知道比爾在一些課程上會學得更好,但他們並沒有拉下臉來責備比爾·蓋茨。
中學畢業後,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並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青少年看作個人的私產,必須讓青少年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後,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裏自由發展。這一點幫了比爾·蓋茨的大忙。
但1年後,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麵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
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個人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誌向的父母又能說什麼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向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件領域大展宏圖。
很顯然,比爾·蓋茨的成功是自己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比爾的事例告訴我們:①我們應不斷激活青少年的天賦,注重對青少年天賦的培養與保護;②培養青少年的專注能力十分重要。
再讓我們看看比爾·蓋茨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吧。在家庭的嗬護下,比爾·蓋茨能全力專注於某一事物的天賦十分明顯。1975年比爾正式創辦微軟公司,20多年後成為世界首富,自己資產近200億美元!他雖然身家無數,但他在如何合理花費方麵卻給青少年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有一句話叫“豪門出敗子”,蓋茨深切認識到金錢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麵影響甚至是傷害,寧可將大筆的錢捐獻給社會慈善機構,也不願多給一分錢去讓子女隨意揮霍。僅在5年來,蓋茨和他的妻子向社會捐款就高達10億美元以上。
他對社會如此大方,對子女卻十分“吝嗇”。他曾多次分開宣稱:“我不會給我的繼承人留下許多錢,因為我認為這對他們沒有好處。”在他的家教影響下,蓋茨的子女雖然出身豪門,但自幼養成節儉的家風,他們懂得,一切隻能靠自己奮鬥去贏得。
不僅如此,蓋茨還通過言傳身教,給青少年們樹立了一個生活極其樸素、不奢靡浪費的父親形象。一次蓋茨和一位友人驅車同往希爾頓飯店開會,因為去遲了找不到車位,友人建議就把車停在飯店的貴賓車位,蓋茨卻極力反對:“這可不是個好價錢,要花12美元呢。”
反觀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有很多是與蓋茨做父親的原則大相徑庭的。我們的很多父母,對於視為掌上明珠、口中寶貝的獨生子女,唯恐生活上吃著苦了,受著累了。或者個人當年確實含辛茹苦曆經了磨難,如今想在青少年身上尋求補償,於是在青少年麵前出手無比大方,對青少年對金錢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新年壓歲錢一給就是幾百甚至上千元,他們常不離口的一句話就是:“老爸的這些財富將來還不都是你的!”這樣無形中給青少年灌輸了一種觀念:反正個人將來無須怎樣努力照樣可以過得很好。於是一幕幕悲劇由此上演:由自幼金錢的揮霍始,以步入歧途、違法犯罪終。正所謂“成由勤儉敗由奢”,如此的父愛、母愛,是愛之愈切,害之愈深。
世界首富蓋茨“裸捐”已經很久了,他為何不給子女留遺產?因為他自己靠學習和努力獲得了今天的一切,他不希望子女光知道依賴父母的財富,而不知道學習和奮鬥。
為了青少年將來的健康成長,希望青少年努力學習,早日成功,不要太依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