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有團結的智慧
因為精誠團結而取得勝利,因為各自為政而慘遭失敗的事例絕非少見。即便是在動物世界,團結的精神也令人歎為觀止。
青少年朋友,當讀完以下兩則故事後,相信這種感觸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有人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把七八隻黃蜂同時關進一個密封的小木箱裏,幾天以後打開木箱,發現木箱的四壁多出了七八個小洞,每個洞裏各有一隻死去的黃蜂,而這些小洞,最淺的也已超過了木板厚度的一半……
有人發現過這樣的一個奇跡,因江水撕開了江堤,平地成了汪洋澤國。一個黑球正順著波浪漂過來,雖然一沉一浮,但這個黑球還是向著岸邊漂來。原來這是一個小足球大小的蟻球,黑糊糊的螞蟻,密匝匝地抱在一起。蟻球靠岸了,然後一層層分開,它們戰勝了死亡。
倘若那些黃蜂,在危險境地能夠團結合作,當一隻黃蜂在同一個位置“鑽”上一段時間後,累了,另一隻黃蜂接著上陣……那麼,木箱就可以輕易地被鑽開個口子,最後黃蜂們一起走出絕境。
倘若那些螞蟻,在驚濤駭浪麵前,不能抱成一團,而是各顧各的,那麼等待它們的隻能是斃身汪洋,不可能有生的希望。哈哈,這裏是團結的力量救了螞蟻一命。
難怪有人感言:什麼是地獄?地獄就是各顧各的,最後,隻能共同陷入深淵而不能自拔;什麼是天堂?天堂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團結奮進,從險地走向光明。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團結不團結,關乎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關乎一個事業的發展壯大,關乎一個民族的長盛不衰,關乎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可見,對青少年進行團結精神的教育,實在是一種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教育,進行這種教育,對家長對教師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孩子們隻能從小開始,從家庭開始,特別是在學校這一教育聖地接受團結精神的係統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烙下恒久不變的團結的情結。當他們長大後就能在困難麵前挺身而出、共渡難關,戰勝困難,在危險麵前挺身而出、共闖險關,化險為夷。
不團結的中國人是醜陋的
20世紀80年代,曾經有一本專講中國人“醜陋”的書,不少青年人懷著好奇心,競相閱讀,曾經流傳了一陣子。書中說中國人聰明,而且很聰明,單個中國人同單個外國人比,一定勝利;而幾個中國人一起同外國人比,則必敗無疑。原因在於中國人不團結,一盤散沙。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缺少集體主義。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柏楊。柏楊,原名郭定生,改名郭衣洞,筆名柏楊。1920年生於河南省輝縣市,2008年4月29日逝於台灣台北市。1968年因刊出一張漫畫觸怒台灣當局,被定以“侮辱元首”等罪名,被捕入獄,身居囹圄九年多,在獄中,他堅持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曆代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係》、《中國曆史年表》等書稿。主要從事小說、雜文寫作,著有《醜陋的中國人》、《醬缸震蕩》等,引起海內外的強烈回響。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生傳奇經曆,一世著述頗豐。”
柏楊
《醜陋的中國人》是台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髒、亂、吵”、“窩裏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主要內容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
下麵摘錄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之一節,以饗讀者。
任何一個社會和任何一個人,多少都有點崇拜權勢,但似乎從沒有一個社會和從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對權勢這麼癲狂和這麼融入骨髓。任何一個社會和任何一個人,也多少都有點自私,但同樣地也從沒有一個社會和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麼自私到牢不可破。這話聽起來有點憤世嫉俗,說出來也覺得危機四伏,可能惹起愛國裁判大怒,亂吹哨子。不過理是應該說的,不是應該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