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是具有群體性和社會性的,團結是人類求得生存與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元素。隨著社會的進步,自覺團結成為一種傳統美德。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一直以團結為貴,以團結為榮。《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國語》中也有這樣的話:“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曆史一再證明,隻要中華民族擰成一股繩,就繁榮興盛,而如果分崩離析,則民不聊生。

團結的力量是號召力,它動員人們振作精神、心懷希望、勇往直前;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精神支柱,它鼓勵人們樂觀勇敢地對待困難和失敗。中華各個民族之間要團結,全黨全國人民要堅定不移地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共同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已經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同事要團結,鄰裏要團結,家庭成員之間也要團結,這也是大家努力營造美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氛圍的共同心願。團結讓人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讓人們互幫互助互諒互愛,能讓整個社會充滿力量和溫情。1998年的抗洪鬥爭,人們至今記憶猶新。它再次向人們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團結就是力量!在那段艱苦的日子裏,抗洪前線的軍民,手挽手、肩並肩,硬是築起了一座鋼鐵長城,鎖住了洪水,保住了大堤。在抗洪大軍的身後,12億多中國人民組成了更為壯觀的大團結場麵,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

反觀不團結的後果,輕則分散精力,影響情緒,重則會貽誤個人和國家的事業。在工作中,同事之間如果沒有團隊合作精神,就會鬧矛盾,搞內訌,這樣單位的效益就無從談起,對個人也沒有任何好處。生活中的互幫互助更應體現在各個細節上。不久前有報道說,某地一居民樓曾經常失竊,後來,派出所抓住了竊賊,小偷招供:這居民樓住戶都自顧自,有了動靜誰都不敢吱聲,所以我就經常光顧。看,鄰裏不團結不互助,連小偷都氣焰囂張,真是害人害己。

團結的力量實實在在。講團結,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

團結起來,共渡難關

大海之所以波瀾壯闊,是因為它彙聚了千百萬條河流;大山之所以高高在上,是因為它凝聚了千萬塊巨石;大漠之所以廣袤無邊,是因為它團聚了千萬顆細沙。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團結凝聚成偉大,團結生成力量,團結同樣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2010年,一係列的詞語擁入我們的眼球,“雲南”,“四川”,“大旱”,“王家嶺”,“透水”,“八天八夜”,“4月14日”,“青海玉樹”,“71級地震”……一係列的詞語衝進我們思維,使我們手忙腳亂。

天災無情,人有情。2010年,我國四川、雲南等地變成了人們討論的焦點,因為雲南、四川等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幹旱災害,近一年滴雨未下,不僅耕地用水耗盡,連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水也非常緊缺。可是,那些被災難而折磨的人們團結了起來,他們日夜不眠地尋找水,一人休息,幾個人頂上,幾個人下來,幾十個人再頂上去,終於,他們在大山的岩洞裏找到了生命之水,他們團結起來拯救了自己。

王家嶺透水事故,在路上的救援人員為地下的礦工打開生命之門時,又一次地將奇跡展現在世人麵前。八天八夜,那些被困的礦工在水中生活了八天八夜,沒有光明,沒有食物,可是他們依舊堅持,在獲救礦工口中得知,他們在地下,吃樹皮,喝透下的水,可是他們卻沒想過放棄,他們團結,他們在地下分工明確,是誰去找尋出口,帶領大家,是誰去保護那唯一一盞昏暗的礦燈。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加油,是團結使他們創造了奇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又一次悲劇的重現,可這一次,人們沒有慌,而是堅強地、有序地進行救援,而國家也在地震發生十分鍾後便組織了救援隊伍,準備了救援物資。他們合力救出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那些在為他人的生命苦苦堅持,努力奮鬥的人,與受災人員都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可是災難讓他們團結在一起。終於,被救人數在一點一點增加。團結,給了他們生的力量。

災難壓得倒房屋,壓不倒中國,壓得倒鋼筋鐵板,壓不折我們的脊梁。讓我們團結起來,手挽著手,心連著心,大聲喊:災難你並不可怕,團結起來,我們會把你戰勝,明天依舊陽光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