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我們聽到的許多即興之言,都是經過計劃和準備的結果。正如幽默一樣,它也並非是表麵上看來那樣全憑一時偶發的靈感。英國前首相狄斯雷利有一次演講得十分成功,有個年輕人向他祝賀說:“您剛才那席即興演說真是太棒啦!”
狄斯雷利回答道:“年輕人,這篇即興演說稿我準備了20年。”20年未免誇張,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你要發表一個成功的演說,要想和聽眾打成一片,就要花時間去收集一些笑話、故事、趣聞或妙語。這些幽默的小東西會使你進入他們的思想和興趣之中。收集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持之以恒,並養成這種有趣味的習慣,那麼在談吐中,妙語就會自然而然地從你的大腦中躍出來。這時你就能夠表現自發的機智,在任何場合都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任何偉大的即興演說家,都是通過這種努力獲得成功的。他們一旦上了台,就會妙語連珠,使聽眾如癡如醉。有一位聞名遐邇的演說家,他最使人折服的是能在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發表即興演說。
有一次,他在競選某個職務的活動中發表演說,有一位聽眾故意發問責難他,最後大叫起來:“啊,你這個混蛋!”
這位演說家回答說:“這位先生,請你小心一點!你正在罵我最喜愛的人。”這樣的即興妙言是幽默感豐富的標誌。
你既然已經上了台,而且頭也開得不壞,那麼接下去要做的便是關心你的聽眾。你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聽眾身上,直到演講完畢。當然,通常一個人的注意力不會集中在其中某一個聽眾身上,注意力在這時會像蜂鳥一樣,在聽眾之間飛來飛去。
要忘掉自己,忘掉一切與演說內容無關的事情。這也許很難,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做得到,但是必須努力去做,否則你無法抓住並保持聽眾的注意力。
一位演講家在講台上度過了40年生涯,一直有辦法使聽眾爆棚。他全憑幽默的力量,憑著戲劇性效果,一張口就給人以生動、逼真、有趣的感覺,聽眾全被他吸引住了。一次他說:“對不起,剛才我冒充來賓坐在觀眾席上。”他做了個手勢,“這兒的司儀不知何故突然挑上了我,要我代替今天的主講人,因為主講人遲到了。”他聳聳肩,表示無可奈何,“我又驚又慌又怕。我盡力使司儀相信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對他說是結巴,當我一開口講話,我就會變得語無倫次,氣也喘不上來。”他真的在某個詞上打了結,好容易才擺脫掉,繼續說:“諸位也是又驚又慌,現在的情況很不安定。也許你們在為我感到難過,並且憤憤不平,說司儀不該把我推入絕境。”他最後吐一口氣,說:“好吧,也隻有這樣了,請聽眾們幫我一把,幫我渡過這個難關吧!”我們在演說中也可以做點類似的文字遊戲,給人以親切的、可愛的印象。
拉近距離的捷徑
有位演講學家曾說過:“一次演講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聽眾對你的接受和擁護程度。”如果你麵對的是翹首盼望著你去演講的聽眾,你與他們本身自然存在著一種貼近感,你憑借早已被他熟知的名望很快會獲得讚賞。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麵對的聽眾絕大多數並不是我們的“粉絲”,對那些生疏的甚至懷有某些敵對情緒的聽眾來說,你的觀點和思想都可能會受到近乎苛刻的揣度和挑剔,他們的情緒會使你受到幹擾,陷入窘境。那麼麵對迥然相異的演講的對象,如何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在演講台上應對自如,百戰百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