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現學現用幽默技巧36法(4)(1 / 3)

甲:“我們國家發明了一種機器,隻要把一頭豬推到機器的入口處,然後轉動把手,香腸便會從機器的另一端源源不斷地出來。”

乙:“這種機器早已過時了。我們國家現在發明了一種機器,如果你覺得香腸不合口味,隻要將把手倒轉一下,豬便會活蹦亂跳地從原入口處退出來。”如此的神侃海吹,聽眾不笑痛肚皮才怪。

大詞小用法

大詞小用就是把一些意義比較“重”“大”,一般隻用在反映大場合、大事件等語言環境中使用的詞語放到同它不相稱的小場合、小事情中去使用,同時使所述事物“升級”,小題大做,這樣就破壞了平衡,產生了幽默。作家馮驥才訪問英國時,朋友全家來訪,雙方相談甚歡。突然馮驥才發現客人的孩子穿著鞋子跳到了他的潔白的床單上,而孩子的父母並沒有發現。

他微笑著對孩子的父母說:“請把孩子帶到地球上來。”

這對夫婦會心一笑,趕緊將孩子抱下來。當時馮驥才的任何表示不滿的言詞或表情,都可能導致雙方的尷尬,他運用幽默巧妙地化解了雙方的尷尬,同時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講話或作文時,大詞小用如果交錯出現,紛至遝來,效果必定是“喜不勝收”。我們來看一個不願背書的小孩的“苦大仇深”的日記:“放寒假了,爸爸不讓我遊戲人間,說是會玩物喪誌,硬要我天天背《成語詞典》。那麼厚,八百九十頁,叫人慘不忍睹,我一看見它,就多愁善感了。我要不背,爸爸就入室操戈。我要跑,他就要打斷我的腿,要削足適履,爸爸力氣大,一打起我來重於泰山,他一個耳光就能讓我犬牙交錯。我現在是比地主家的長工還苦,但無可奈何,我隻有背到嘔心瀝血了。”大詞小用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日常生活中不時運用,往往別有趣味。如兩個人鬧了矛盾不再往來,可以說:“他們已經斷交。”如果後來和好了,可以說:“他們又恢複了外交關係。”

苦中作樂法

在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幽默能幫助你排解愁苦,減輕生活的重負,用幽默的態度對待生活,使你不會總是憤世嫉俗,牢騷滿腹。

當一個人想說笑話、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最安全的目標就是他自己。取笑的是自己,誰會不高興? 馬克·吐溫曾經講過這樣一句妙語來取笑某位政治同僚:“他是一個謙遜的人,他擁有許多讓他謙遜的事。”馬克·吐溫這一句妙語中的“他”如果改為“我”,會顯得更有力。因為,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每當你想批評、抱怨,或提出改正的建議時,“我”的觀點必然是最理想的。

如果我們都樹立以自己本身作為幽默力量的目標,就可以隻傳達信息、表達看法而不攻擊到別人。“自負的人胃口太低,對他自己的興趣比對我還大。”

“我並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隻是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到盛年。”還有許多著名人物,特別是演員,都善於以取笑自己來達到與別人的溝通。他們利用一般認為並不好看的麵貌特征,來幽自己一默。一位肥胖的女演員說:“我不敢穿上白色的遊泳衣去海邊遊泳。我一去,飛過上空的空軍一定會大為緊張,以為他們發現了某個國家。”

英國作家濟斯塔棟曾經風趣地說:“我比別人親切三倍,因為我要是在公共汽車上讓座位,那一下子可以坐下三個人。”名人不僅以取笑自己的麵貌,來達到完美的溝通,還常常通過虛構故事來取笑自己。在廣播節目上,傑克·班尼與弗雷·亞倫對聽眾虛構他們之間有仇。弗雷堅持傑克的幽默是看稿子念的,有短劇作家為他寫好了稿。弗雷打趣說:“傑克·班尼在吃了匈牙利大餐以後都沒辦法讓自己打出一個飽嗝來。”林肯總統常通過開自己玩笑的方式來與聽眾溝通。有一次,他講了這樣一則故事。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醜陋的人,一天在森林裏漫步時遇見一個老婦。老婦說:“你是我所見過的最醜的一個人。”“我是身不由己。”他答道。“不,我不以為然!”老婦說,“至少你可以做到待在家裏不出門啊!”長得醜本是一件苦事,可是林肯卻拿來調侃逗樂,充分顯示了他開闊的胸襟和非凡的人格魅力。連續下了幾天的大雨,某公司同事們見了麵,一個人說:“這天怎麼老是下雨呀?”

一位老實的同事按常規作答:“是呀,已經6天了。”

一位喜歡加班的同事說:“嘿,龍王爺也想多撈點獎金,竟然連日加班。”

另一位關注市政的同事說:“房管所忘了修房,所以老是漏水。”

還有一位喜愛文學的同事更加幽默:“噓!小聲點,千萬別打擾了玉皇大帝讀長篇悲劇。”連續下雨造成諸多不便,本是一件讓人煩心的事,可是幽默的人卻能從中尋找到樂趣。這就是苦中作樂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