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蘭的“快速廣告”

安徽郎溪縣定埠村的農家婦女周榮蘭,曾在自家的堂屋中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向村裏20多個販糧農戶發布了張家港米市粳米走俏的信息。在此之前,周榮蘭將30噸大米運往張家港碼頭。她在掌握了米市行情之後,直奔當地電視台,做了一個“快速廣告”,第二天一早,滿滿一船粳米便銷售一空。

先發製人

1979年9月,福建閩侯工藝廠廠長萬冠華準備到貴陽參加全國旅遊內銷工藝品會議。傍晚,一個剛回廠的供銷員拿來兩條剛從外地買回來的進口鍍金項鏈對廠長說:“萬廠長,這種貨在國內很暢銷。”萬廠長仔細端看分析,認為現在人們的思想比較解放,愛美之人越來越多,而市場上賣的都是進口貨,國內可能還沒有生產的。

於是,他馬上安排生產連夜加班,做出10條樣品,趕在10月3日開會前帶到貴陽,用實物進行廣告宣傳。結果,在會上一下子訂出20多萬元的貨。不久,他們又在其他兩個專業會上,把實物向客戶展示,結果又訂貨50多萬元。這樣前後隻有半年多時間,僅項鏈一種產品,就做了80多萬元的生意,打開了產品銷路。

沉默不語術

【心理戰術】

有時,借助於沉默不語,反而產生奇妙的心理效果。同時,借助語境、眼神、表情來表示讚同或反對,展開心理攻勢。

沉默,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謀略,它是一種不發聲的語言,雄辯的一種輔助手段。它是通過語言環境,借助動作眼神、豐富的麵部表情表示讚成或反對,展開心理攻勢,從而折服對手的一種心理戰術。

沉默是一種奇特的心理戰術,它與語言手段巧妙配合,卻能起到單純語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雙方相持不下,突然沉默,對方可能會因此而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最後不得不讓步。這種手段先正合,後奇勝,正奇相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二者相輔相成,相映生輝。

【經典案例】

愛迪生賣發報機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發報機之後,因為不熟悉行情,不知道能賣多少錢,便與妻子商量,他妻子說:“賣2萬!”愛迪生說:“2萬?太多了吧?”其妻說:“我看肯定值2萬,要不,你賣時先套套口氣,讓他先說。”

美國一位經濟商願意買他的發明製造技術。在談論時,這位商人問到貨價,愛迪生總認為2萬太高,不好意思說出口,於是沉默不答。商人耐不住了,說:“那我說個價格吧,10萬元,怎麼樣?”

這真出乎愛迪生的意料之外,愛迪生當場拍板成交。

愛迪生是不自覺地應用沉默,取得奇妙的效果,下麵舉一例,是自覺地應用沉默,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的。

高價成交

一位印刷商得知另一家公司要購買他的一台舊印刷機。他感到非常高興。經過仔細核算,他決定以250萬出售,並想好了理由。

印刷商坐下談判,內心一再叮囑自己,要沉住氣,果然,買主沉不住氣,開始滔滔不絕地對機器進行挑剔。

然而對這個挑剔的壓價術,印刷商僅報以淡淡一笑,仍然一語不發,這時買主終於按捺不住,從心理上敗下陣來說:“這樣吧,我付350萬美元,但一個子兒也不能多給了。”350萬比原來料想的要高得多,印刷商欣喜萬分,一下子拍板成交。

不戰而戰

沉默的威力還在於它是以不戰為戰。劉伯溫兵書《百戰奇謀》介紹了一種戰術叫“不戰”,即以不戰為戰的屈人之法。該法認為,如果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或是兵勢有利於敵而不利於我,以及敵人遠道而來,而糧食給養又暢通無阻,源源不斷,我軍就要以不與其交戰來控製主動權,使敵人無法與我交戰,使其逐漸疲弱,等敵勢發生變化,我軍則尋機出擊,反敗為勝。所以劉伯溫的“不戰”乃是戰,是一種心理戰,一種疲勞戰,一種迂回戰。

沉默也是一種“不戰”,以不言為言,是一種不發聲之語言。雖然沉默,但褒貶態度非常鮮明,經過一番對峙,往往能起到單純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可謂出奇製勝。

一位母親的沉默教育

一次,一位母親帶著兒子與鄰居的孩子上街,到了商店,母親買了兩包糖果,兩個孩子每人1包,但兒子要兩包,屢勸不聽,還從鄰居孩子手上搶,給他講道理,他什麼也聽不進去,反而越吵越凶。

母親幹脆不理他,拉著鄰居孩子的手往前走,他越哭越凶,連氣也喘不過來,母親雖然心疼,但還是沒有理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