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兒子覺得母親不會妥協了,於是隻得停止哭聲,這時母親才心平氣和地與他講道理,說明為什麼不答應無理要求的原因,兒子也承認了錯誤。以後鄰居的孩子再來,他就會拿出一半東西分給小夥伴。這位母親用沉默代替責備,使孩子平靜下來再進行教育,糾正了兒子的不良行為。
看來,這位母親很會教育孩子,教而不言,效果也不錯。在孩子大吵大鬧之時,即使講再多的道理,其效果也等於零,母親卻以沉默製服了吵鬧中的孩子,這一法十分奏效。
以沉默為戰,還要善於耐心等待
有一次,瑪麗安到商店去退貨,櫃台前擠滿了顧客。瑪麗安要求退貨,售貨員忙得不可開交,告訴她,售出的貨物概不退換。然後又去為其他顧客服務,瑪麗安仍然一聲不響地拿著衣服在櫃台前等候。
10分鍾之後,售貨員又走過來,瑪麗安麵帶微笑,依舊等候著。售貨員也隻顧在櫃台前忙碌,瑪麗安還是沉默不語。又幾分鍾過去了,這時售貨員什麼也沒有說,拿起衣服走了。大約3分鍾後,她回來了,而且還帶著錢。瑪麗安的沉默和耐心得到了回報。
有人對沉默有這樣的評價:“沉默與精心選擇的詞具有同樣的表現力,就像音樂中的休止符和音符一樣重要,沉默有時會產生完美的和諧的更強烈的效果。”沉默如同休止符,它和其他音符一樣重要,這個比喻太美妙了。
以“茶”代話
沉默有人稱之為“默語”,是不言之言,這是因為人的感情態度除了用語言表達外,還可以用其他形勢表達,比如通過前後的語言環境,通過手勢、動作、眼神、麵部表情來表達,這種不發聲的語言,有時比單純的語言效果更好。建設幸福家庭征文中講述了這麼一件事:
小劉與其妻都是知書達理的人,但都自尊得要命,常常為一個問題各抒己見,會針鋒相對。有一次竟為一件小事爭吵了幾句。小劉心中十分懊惱,獨自讀書至深夜。次日一早醒來,隻見案頭放著一杯碧綠澄清的新茶。顯然這是妻子無聲地表示了歉意。小劉心頭一熱,舉杯喝上一口,倍覺清香。前一天晚上的種種不快,已變成了深深的後悔和不安,趕緊起床幫妻子做早餐。
後來又一次發生摩擦,小劉也如法炮製,第二天提早起床,搶先為熟睡的妻子泡了一杯她愛喝的咖啡茶。想不到這竟成了他們處理夫妻小誤會、小摩擦的最佳方式。將彼此的歉意、諒解、柔情全部注入了一杯清茶之中。他們將這茶稱為“夫妻茶”。
家庭生活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但是當夫妻產生了矛盾,如何化幹戈為玉帛,“夫妻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以茶代言,借物賠情。一杯清茶,千言萬語盡在其中,可以說此處無聲勝有聲。
謀略是為鬥爭服務的,它應該有崇高的目的,如果在是非鬥爭麵前保持沉默,該旗幟鮮明而緘默不語,這種沉默,乃是懦夫的表現,是鬥爭性不強,立場不堅定的表現,是不足取的。這樣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有時反而會助紂為虐。
因人施言術
【心理戰術】
因人施言,通俗地說,即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是根據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說服的心理戰術。
要說服一個人,首先要弄清情況,摸準個性,包括這個人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等,亂說一氣,等於對牛彈琴。隻有知己知彼才能針對不同對手,采取不同的辯說對策。不了解論敵就倉猝應戰,猶如對空放槍,不是自我暴露,就是授人以柄。
論辯家無不善於根據不同對象,確定說話的內容和方式。例如:知識高深的對手,對知識性辯題抱有極大興趣,不屑聽膚淺、通俗的話,應充分顯示自己的博學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於各種問題之間的內在聯係;文化低淺的對手,聽不懂高深的理論,應多舉明顯事例;剛愎自用的對手,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愛好誇大的對手,不能用表裏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性格沉默的對手,要多挑他發言,不然你將在雲裏霧中;脾氣急躁的對手,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用語須簡要直接;思想頑固的對手,對他硬攻,容易造成僵局,形成頂牛之勢,應看準他興趣所在,進行轉化。
【經典案例】
說話要讓人理解
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周遊列國,有一回,他的馬跑了,吃了農民的莊稼。那個農民十分憤怒,就把馬扣下了。孔子的學生子貢去向農民求情,說了許多好話卻沒有把馬取回來。孔子感歎地說:“用別人不能理解的話去說服人,好比用最高級的犧牲——太牢去貢奉野獸,用最美妙的音樂——《九韶》去取悅飛鳥,有什麼用呢?”於是他派養馬的人前往。養馬人對那個農民說:“你不是在東海耕種,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們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馬怎麼能不侵犯你的莊稼呢?”農民聽了,十分痛快地解下馬,還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