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將軍對內不能直諫,對外成了亡國之將,自身十分孤立,卻想長久保全自己,豈不可悲!將軍何不倒戈,與諸侯聯合,相約共同攻秦,瓜分秦地為王,南麵稱孤道寡。這跟身伏斧砧,妻兒被殺相比,又怎麼樣呢?”

章邯聽了,果然心下猶豫,暗派軍侯始成出使項羽軍求和。和約尚未訂成,項羽先派蒲將軍不分晝夜領兵渡過三戶津,屯駐漳南,與秦軍接戰,再次打垮了他們。然後,項羽統率全軍在汗水邊進攻秦軍主力,大敗章邯。

司馬相如諫獵

司馬相如口吃,不善言談,但善於著書作文。他曾經跟隨天子到長楊宮打獵,見天子喜好親自去射獵和追逐野獸,於是上書勸諫道:

“臣下曾聽說,事物雖屬同類而能力卻大不同,以人類為例,說到勇力,就數秦武王時的勇士烏獲;說到快速射箭,就數吳王僚之子慶忌;說到勇猛,就數古代的勇士孟賁、夏育。人類中既然有這種情況,獸類也理應如此。如今陛下喜歡登臨險阻之地,去射獵猛獸,如果猝然間遇到凶猛超群的野獸,為了活命,向您撲去,您的車駕來不及回避,您的隨從來不及應付,即使有烏獲、逢蒙那樣的絕技也不能發揮,這豈不等於胡人、越人出現於您車轂之下,羌人、夷人逼近了您的車輿,豈不是太危險了!即使您嚴加防範,這種危險仍然不是天子所應該冒的。

“再說即便是先清道然後前行,車馬在行駛的途中,還時時可能發生事故。何況要經過水草之地,跨過高丘,車上的人一心想著前去獵取野獸之樂,內心沒有應變的準備,那可能出現的危險不是更可怕嗎?輕視天子之重,喜歡做可能有危險的事以求娛樂,臣下以為這不是陛下應該做的。

“明達的人能夠預見尚未發生的事件,聰慧的人能夠躲避看不見的危險,災禍本來大多隱藏在人們容易忽略的地方,發生在人們不防備的時候。因此民間的諺語說“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不坐在堂屋的邊沿之外,以免發生墜落的危險)”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小事,但小可以喻大,臣下希望陛下多多考慮。”

豐臣秀吉體貼下屬

豐臣秀吉領導日本完成了從割據到統一的霸業。他的權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一年,鬆蘑獲得了空前的豐收。豐臣秀吉偶然聽到了這一消息。提出要親自去采集鬆蘑。他的家臣們聽後,甚是為難,因為時令已過,鬆蘑早被采光了。

家臣們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條妙計。頭一天晚上,他們便在一片地裏插滿了鬆蘑。第二天,秀吉來到這裏,麵對滿地的鬆蘑讚歎不已。此時,有個善於趨奉的家臣走過來,悄悄對秀吉說:“殿下,這鬆蘑是昨天晚上才插上的……”周圍的家臣見到這種狀況,頓時嚇得麵色蒼白,因為他們知道,秀吉對弄虛作假的人一向嚴懲不貸,有時竟會動用殘酷的刑罰。此刻,倘若秀吉勃然大怒,便不堪設想。

然而秀吉聽了這位善於趨奉的家臣的話後,臉上一點兒驚奇的表情也沒有,接著麵對大家微笑著說:“我是農民出身,鬆蘑長得什麼樣當然比你們更清楚。我來到這裏一看,就覺得這片鬆蘑長得奇怪。可這畢竟是出自大家的一片苦心。對大家為滿足我突然提出的願望而表示的心意,我怎能加以責怪呢。相反,倒應該認為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看到好久沒有見到的鬆蘑,勾起了我對往昔農村生活的懷念,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啊!你們的心意沒有白費,為了表示我的謝意,這些鬆蘑就分給大家去品嚐吧!”

慷慨陳詞術

【心理戰術】

利用對方不能違背公理、公義和普遍道德準則的心理,來說服對方的心理戰術。

慷慨陳詞,往往反映出論說者某種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不移的氣節、浩然的正氣和雄辯的口才。它具有一種巨大的衝擊力,就如千仞之瀑在對方的心裏激起陣陣波瀾,勢不可遏,具有強烈的激發力和感染力。

【經典案例】

越石父請求與晏子絕交

晏子去晉國,到了中牟,看見一個戴著破帽、反穿皮衣、身背草料的人在路邊休息。晏子看他像是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就問他:“您是做什麼的?”那人回答說:“我是越石父,給人家做奴仆來到中牟,現在將要回去。”

晏子問:“怎麼做了奴仆?”回答:“沒有別的辦法免除我挨餓受凍,所以做了奴仆。”晏子問:“做奴仆多久了?”回答說:“3年了。”晏子問:“可以贖身嗎?”回答說:“可以。”於是晏子賣掉左邊拉車的馬給他贖了身,讓他上車和自己一同回到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