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郭君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打算增修薛邑的城牆,因此很多門客去提反對的意見。靖郭君對管通報的人說:“不要給來見我的門客通報。”
有個請求拜見靖郭君的人說:“請允許我說3個字就走。多說一個字,請你烹了我。”靖郭君召見了他。這門客用小步跑上前,說了聲“海大魚”,轉身就走。靖郭君說:“你先別走!”這門客說:“小臣我不敢拿死當兒戲。”靖郭君說:“我不給你治罪,請再說下去。”
於是這人說:“你不知道大魚嗎?網捕不了它,鉤牽不動它,可是它如果因遊蕩而離開了水,就連小小的螞蟻都會高興地去咬它的肉吃。這齊國也就是你的水呀。如果你能永久保住齊國的話,修薛城又有什麼用?如果丟掉了齊國,即使把薛邑城牆修得高到九霄,仍然沒有用。”靖郭君說:“說得好!”於是就停止了修薛邑的城牆。
鍾離春自薦
鍾離春原來是齊國無鹽地方的一個女子,她奇醜無比,年過40,尚未出嫁。聽說齊宣王貪圖安逸,不思進取,就略加打扮修飾,前往求見。
她到齊國先見了管事的官員,毛遂自薦地說:“我願意進入齊王後宮,做一個打掃衛生的仆役。”別人聽了都笑話她說,真是一個厚臉皮的女子,半開玩笑似地把她求見的事上達於齊宣王。誰知,齊宣王竟破格接待了她,問道:“宮中的侍妾已經滿員,今天你這個婦人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上求萬乘之主,莫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成?”鍾離春回答說:“我沒別的才能,僅會用隱語預示吉凶罷了。”
齊宣王說:“你可以試著演練一番,讓我來猜猜看。”鍾離春應命,就做出揚目、露齒、一再舉手、輕拍手腕等動作,然後問道:“危險吧?危險吧?”
齊宣王不知道她這話是什麼意思,鍾離春說:“揚目的意思是我代替大王察看烽火之變,是否將有戰亂;露齒的意思是代替大王打開群臣之口,鼓勵他們犯顏直諫;舉手的意思是斥退奸佞之徒,使賢臣在位;拍手腕的意思是替大王拆毀遊樂飲宴之台,以崇尚節儉。”
宣王聽了大喜,要立鍾離春為王後。鍾離春推辭說:“不采納妾之言,怎麼能受用妾之身呢?請大王以治理國家為當務之急,以選賢任能為頭等大事。”
齊宣王從鍾離春隱語的暗示中受到啟發和教益。從此,他禮賢下士,疏遠嬖佞臣,遣散遊客,用田嬰為相國,孟軻為客卿。齊國大治。
巧用寓言術
【心理戰術】
借助於寓言故事的形象性、生動性、哲理性來打動對方的心理戰術。
在充滿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中寄寓著自己要講的道理,講完故事後隻需輕輕一點,道理便脫穎而出,既可避免長篇論證的繁瑣,又可取得令人警醒的心理效果。因此,巧用寓言是智者在說辯中常用的謀略之一。
【經典案例】
晏子論治國之患
齊景公問晏子說:“治理國家最怕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最怕的是社鼠和猛狗。”齊景公說:“什麼意思?”
晏子說:“祭社神的地方,要在那裏立一根木頭,然後塗上泥土。於是老鼠就跑到那裏去藏身。因為你用火熏它,怕燒了那木頭;用水灌它,又怕把泥土衝掉。這種老鼠之所以除不掉,完全是由於社神的緣故。國家也有這種東西,君主身邊的親信就是,他們對內蒙蔽君主,對外則向百姓賣弄權勢,不殺他們,他們就要禍國殃民;想殺他們,他們又有君主作保護傘,這些人就是國家的‘社鼠’。
“有一個賣酒的,器具整治得很清潔,幌子也掛得很高,可是酒放酸了也賣不出去。他向同鄉打聽其中的緣故,同鄉說:‘您的狗太凶猛了。人們提著酒壺來了,要買您的酒,那狗迎上來就咬。這就是酒酸了都賣不出去的原因。’一個國家也有猛狗,主持國事的大臣就是。有才幹的人想見一見國君,那主持國事的大臣迎上去就咬,他們就是國家的猛狗。如果國君的親信是社鼠,主持國事的臣子是猛狗,國君怎能不受蒙蔽,國家怎麼能沒有憂患呢?”
莊子論養生之道
《莊子·養生主》談的是養神之道——順應自然。強調養生的根本(或關鍵)是養神。為此,莊子講了下麵這個故事。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手所接觸的,肩所倚靠的,腳所踩著的,膝所頂著的,無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進刀時嘩啦嘩啦的聲音,無不符合音樂的韻律,既合乎《桑林》的舞步,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說:“啊,妙極了!解牛的技術怎麼會到了這般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