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徹話裏有音

當初,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率兵東進,攻打項羽。韓信一路勢如破竹,破三秦,滅魏趙,又打敗齊軍。這時,蒯徹(又名通)勸告韓信,要記取越國大夫文種和範蠡的曆史教訓,不要過於相信劉邦。他還分析了韓信所處的形勢,是處於中間地位,幫漢漢勝,幫楚楚勝。倒不如哪一方也不幫,先跟他們三分天下,以後看準機會,再圖大業。韓信聽後,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但是又認為自己為漢王立下很大功勞,漢王不會虧待自己,沒有接受他的意見。蒯徹見韓信不聽自己的話,怕這些話傳到劉邦那裏招來災禍,就裝瘋逃走了。

劉邦稱帝後,怕韓信謀反,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軟禁在長安。後來,由於陳豨謀反的事件牽扯到韓信,呂後和蕭何設計誘捕了韓信,將他殺死。臨死前,韓信後悔莫及地說:“悔不該當初沒聽蒯徹的話,今天反倒受婦人小兒們的欺詐!”劉邦從外地回到長安後,忙派人去把蒯徹抓來,親自審問。

劉邦把他帶上來後,就問他是否鼓動韓信叛漢自立,蒯徹承認得很痛快,他說:“對,我的確這樣做過。可惜他當時不聽我的計策,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如果他要用了我的計策,皇上哪能殺掉他呢?”劉邦聽後,氣得發抖,下令把蒯徹烹死,蒯徹顯得很害怕,連聲高呼“冤枉”。劉邦問:“你教唆韓信謀反,有什麼冤枉?”

蒯徹回答說:“當初秦朝實行暴政,天下的英雄都起來反對。這就好像秦朝丟了一隻鹿,天下英雄都搶著捕捉,誰跑得快,本事大,誰就能逮住它。那時候,天下的人並不知道陛下能當皇帝,都是各為其主。我也是一樣,隻知道韓信,不知道陛下。這能責怪我嗎?況且,天下想當皇帝的人很多,隻是力量不足罷了。難道陛下能把他們都烹死嗎?如果隻是因為我過去忠於自己的主人,就被殺死,天下的人會怎樣看待陛下呢?”劉邦聽了以後,仔細一想,倒也有理,於是就赦免了蒯徹的死罪。

蒯徹的話說得很巧妙。它的表層意思是說,在劉邦當皇帝之前,忠於自己的舊主人是無可非議的,而包含在其中的潛台詞則是,如果新主人一旦取代舊主人之後,也可以從自己那裏得到同樣的忠誠。這正是劉邦在當皇帝之後要求臣民做到的。

嶽飛談馬

有一次,宋高宗問嶽飛:“你最近得到好馬了嗎?”嶽飛說:“臣以前倒是有兩匹好馬,每天能吃料豆數鬥,飲泉一斛,食量比一般的馬要大幾倍。而且,對食物很挑剔,稍微不潔淨就不吃。這匹馬雖說消耗多,但是本事遠遠高於常馬。我從早晨策馬出發時,那馬跑得倒不算怎麼快,但是速度越來越快,等到跑上百八十裏,那就如同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迅跑。即便到了中午,那馬仍有後勁,自中午至酉時(約下午6點),仍能跑二百裏。到達目的地後,卸下鞍甲,這匹馬不喘息,連汗都不出。這樣的良馬是致遠之材,真可托以重任啊!”

嶽飛講自己心愛的馬,但是高宗聽得明白,嶽飛的話寓意精深,他讚許地點了點頭。嶽飛接著說下去:

“非常不幸,我的這兩匹馬先後都死了。目前我所乘的這匹馬,倒是好侍候,給什麼草料都吃,水髒了也能喝。待跑起路來,開始逞能,還沒等我坐穩,便迅跑起來;但是沒跑上百裏就沒勁了,又喘大氣又出汗。這種劣馬,消耗是少,容易滿足,但是愛逞能,沒後勁,真是駑鈍之材啊!”

嶽飛表麵上是談馬,實際上談的是要重視厚待真正的人才,這意思高宗怎能不明白。

停業五分鍾

1925年,日本在上海製造“五卅慘案”,激起中國人的普遍憤怒,實行“抵製日貨”運動。當時,廣州市沙麵一帶的日本商店一律停業關門,店門上都貼一張大字條,寫著“停止交易五分鍾”。其意是譏訕中國人隻有五分鍾熱度,熱度一過就不再抵製了。因此一激,抵製日貨運動反而如火如荼,全國都湧起反日高潮。

心照不宣

在亨利四世時期,法國外交家讓奈被派往荷蘭,受命調停聯省共和國(在16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荷蘭7個北方省起義,聯合組成一個新的聯省共和國)與西班牙的衝突,促成和平談判。

當時,無論聯省共和國的阿蘭斯基親王,還是西班牙國王,都不情願舉行談判。一方麵要堅持鬥爭,徹底擺脫西班牙的君主專製,一方麵要堅決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誰也不肯讓步。他們出於自尊心的需要,都不願達成和平協議,以為達成和平協議就是向對方讓了步。因此,談判時斷時續,整整拖了兩年。

天才的外交家讓奈深知語言的力量,他用“長期休戰”一詞代替“和平”一詞,說服了交戰雙方。就這樣,1602年,西班牙與聯省共和國之間簽署了長期休戰條約。西班牙承認聯省共和國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