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出兵,與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心理很不協調,加上用人不當,出師以後,西線的吳曦叛變,東線作戰失利,隻好妥協求和。這就更加引起朝廷上下的不滿,說他“沒事找事”,引火燒身。

北伐失敗後,他整日悶悶不樂,不知該幹些什麼。有一次,寧宗賜宴,席間,由幾個戲曲演員即興演出。先由三個演員分別演樊遲、樊噲和“樊惱”,然後再上來一個演員,先問:“樊遲的名字是誰取的?”樊遲回答:“樊遲是孔夫子所取。”問者一拜,說:“真是聖人門下的高弟子呀!”又問:“樊噲的名字是誰取的?”樊噲答道:“樊噲是漢高祖劉邦所取。”問者再拜,說:“真是漢家的名將嗬!”再問最後一個:“樊惱的名字是誰取的?”“樊惱”答道:“樊惱自取。”

韓侂胄聽了,隻有苦笑:為這樣的朝廷賣命,北伐豈不是“自取煩(樊)惱”嗎?

“真同誌”妙解

“同誌”本是一般稱呼,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卻是很走俏。被叫一聲“同誌”,“走資派”就“解放”了。當麵是人、背後是鬼,台上握手、台下伸腿的“同誌”,上上下下層出不窮。

那時,四川有位老工人,路過成都熙春北路孫中山銅像下,想到孫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話,無限感慨地說:“隻有孫中山是真同誌呀!”

不料,這句話被路過的幾個“造反派”聽到,不容分說,便把老工人扭送到“造反指揮部”,問:“孫中山是資產階級的總代表,你稱讚他是‘真同誌’,這不是反對共產黨、反對社會主義嗎?後台是誰?快快交代。”

老工人見飛來橫禍,倒也沒慌張,從從容容地想出一句絕妙的答話:“我說孫中山像是‘真銅製’的,不是別的金屬製的,有錯嗎?”一句話噎得“造反派”頭頭們無言以對。

言近旨遠術

【心理戰術】

通過淺顯的道理進行說服的心理戰術。

淺顯的道理容易明白,毋庸置疑。深奧的道理難於理解,不易接受,如果能從淺顯的道理入手,通過類比,引起聽者的聯想,證明深奧道理的正確,深奧的道理也就變得易於理解和接受了。

【經典案例】

屨賤而踴貴

齊景公是個殘暴的君主,他濫施酷刑,砍了許多人的腳。晏子總想勸勸他。

晏子家住在鬧市附近,人聲嘈雜,生活條件很不好。齊景公想另外給他蓋個住宅,晏子沒有同意,說:“我先人久居此處,如果我因為不滿意而更換新宅,不是太奢侈了嗎?再說這裏離市場近,買東西方便,還能直接了解到許多情況,不是挺好嗎?”

齊景公問:“那麼,你可知道現在市場上什麼東西最貴,什麼東西最賤?”

晏子乘機說道:“假腳最貴,鞋子便宜。”

景公知道這是對他濫用酷刑的批評,於是接受了他的勸告。

顏回論馭術

魯定公問顏回說:“東野畢的馭馬術好得很吧?”顏回對答說:“好得很是好得很,盡管如此,他的馬將會逃走。”定公很不高興,一進內廳就對左右說:“像顏回這樣的君子原來也會誹謗別人啊?”3天後,養馬官來求見說:“東野畢的馬跑掉了。兩匹拉套的驂馬掙脫韁繩跑掉了,隻有兩匹轅馬回到了馬棚。”定公從席位上站起來說:“立刻備車,請顏回來!”

顏回來了,定公說:“前些日子我問您,您說:‘東野畢的馭馬術,好得很是好得很,盡管如此,他的馬將會逃走。’不知您是怎麼知道的?”

顏回對答說:“我根據古人施政辦事的經驗知道的。從前帝舜特別善於使用民力,而造父特別善於使用馬力。帝舜從不讓他的人民疲於奔命,造父從不讓他的馬匹精疲力盡;因此,帝舜沒有逃亡的人民,造父沒有逃跑的馬匹。如今東野畢馭馬,登上車子,握好韁繩,馬嚼子和馬匹的配合正常了;馬走起來十分如意,馬的調教工作也做好了。於是趕車曆經艱險,達到了很遠的目的地。這時馬的能力已經完全施展出來了。然而,東野畢還不肯罷休,要求馬匹繼續奔跑,使它們實在無法承受,我因此知道它們一定會逃跑。”定公說:“說得很好!您的議論可以再稍加發揮嗎?”

顏回對答說:“我聽說,鳥陷入困境會急得不顧一切地啄,獸陷入困境會不顧一切地抓,人陷入困境會使用欺詐。從古到今,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從來沒有自己不遭殃的。”

趙襄子因勝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