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

高級軍官的素質

曾任美國紐約陸軍國民警衛隊副長官的哈蘭德少將,在西點軍校一次畢業典禮上,闡述了軍隊領導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他認為,作為高級軍官,必須做到:

(1)“懶惰”——放手讓其他人(部下)工作。

(2)“異想天開”——相信別人都會各盡職守。

(3)“頭腦簡單”——要求去幹所謂“辦不到”的事情,甚至最終看來仍然是“辦不到”的事情。

(4)“硬幹”——相信會把工作做好。

(5)“無知”——永遠把自己當做學生,問一些“傻”問題。

(6)“愚蠢”——工作刻苦,有獻身精神,卻幾乎不要物質獎勵。

(7)“厚臉皮”——當別人怕幹不好丟麵子時能挺身而出。把盡職看得比“烏紗帽”重要。

(8)“狂妄”——敢於懷疑“大人物”提出的某些設想的合理性。

(9)“輕視權力”——隻要對其他人(下級、同級或上級)有用,就把自己掌握的情況無保留地公開告訴他們。

(10)“無紀律”——沒有上級的命令就按正確的行動步驟自作主張去處理。

(11)“自認無能”——為了把任務完成好,盡管有損於自己的聲譽,也能勇於請求他人幫助。

(12)“懦弱”——有意使自己周圍的人都具備優秀領導者的條件。

他的講話因其風趣而令人難忘。

忠言順耳術

【心理戰術】

人們都有聽好聽話的心理,因此可以通過先講“好聽的話”的方式讓忠言變得順耳,進而被對方接受。

表揚與批評是對立的、相反的,但又是可以轉化的。嚴厲尖銳的批評,可以通過表揚、稱讚的方式來表達,“忠言”也可以做到“不逆耳”,正如“良藥”未必都“苦口”。

【經典案例】

翟璜諫魏文侯

戰國時期,魏文侯派大將樂羊攻伐中山,占領中山後,魏文侯把它分封給了自己的兒子。有一次,魏文侯問群臣:“我是怎樣的君主?”群臣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您是仁義的君主。”魏文侯聽了,心裏美滋滋的,於是讓群臣逐個進言。輪到任座了,任座說:“您是個不肖的君主。得到中山國,不把它封給您的弟弟,卻封給您的兒子,因此知道您不肖。”

文侯聽了很不高興,任座快步走了出去。按次序輪到了翟璜,翟璜對文侯說:“您是個賢君。我聽說君主賢明的,他的臣子言語就直率,現在任座的言語直率,因此我知道您賢明。”文侯很高興,說:“你能讓他回來嗎?”翟璜回答說:“怎麼不能?我聽說忠臣竭盡自己的忠心,即使因此獲得死罪也不敢躲避,任座恐怕還在門口。”

翟璜出去一看,任座當真還在門口。翟璜就以君主的命令叫他進去。任座進來後,文侯忙走下台階去迎接。從此以後,終生都對任座十分尊重。

張詠薦書

宋真宗年間,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寇準做了宰相,就對屬下說:“寇準是個奇才,可惜學問差點。”張詠和寇準是多年的好朋友,對他十分了解,聽說他當了宰相,當然很高興,但身為宰相所作所為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所以很想找個機會勸寇準多讀些書。

過了不久,恰好寇準到陝西來辦事,張詠也剛從成都卸任來到這裏。老朋友見麵,非常高興,寇準趕快命人準備酒宴招待張詠,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於是張詠起身告辭,寇準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郊外。將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你有什麼要指教我的嗎?”張詠對此早有考慮,但是今日的寇準已經不是過去的寇準,要怎樣才能既讓寇準明白要多讀書的道理,而又不傷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尊嚴呢?他想了想,慢慢地說:“《霍光傳》不能不讀。”當時寇準不明白張詠這話是什麼意思。

回去以後,拿出《漢書·霍光傳》仔細讀了起來,當他讀到“光不學無術”,恍然大悟,笑著自語道:“這是張詠要和我說的話,霍光在漢朝當過大司馬、大將軍,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由於不認真讀書,不明事理,釀成一些弊病,導致家族的最終敗滅。”寇準明白了張詠的真實用意,對好友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