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 五年辛苦不尋常(1 / 3)

本文是作者在西安舉行的“2000年度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頒獎儀式上的講話摘要。

自從1997年4月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舉行換屆選舉、組成第三屆理事會以來,已經完成了五屆“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的評選工作。我想借此機會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五屆評選工作的情況,對這項評獎工作的經驗教訓做一個初步總結,以利於改進今後的工作。

一、五年評獎工作的回顧

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加強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對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的評獎宗旨、原則、管理部門、申報程序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同時,要求可以主辦全國性評獎的單位按照“必要、精簡”的精神對各自主辦的全國性評獎項目進行一次清理。

按照《通知》的規定,廣播電影電視部屬於有資格主辦全國性評獎的單位。我們當即對涉及廣播電影電視的全國性評獎項目進行了認真的清理,並及時上報中宣部。1997年3月7日,中宣部發出《關於全國性評獎的立項通知》,同意廣播電影電視部設立15個全國性獎項,其中包括電影類5項、廣播電視類10項。

在廣播電視類評獎當中,“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是最複雜的一個項目,一共包括七個獎項,就是:廣播新聞獎、電視新聞獎、廣播社教節目獎、電視社教節目獎、報刊新聞獎、報刊專稿獎以及後來加進去的“中國彩虹獎”(其中又分為對外廣播節目獎和對外電視節目獎)。

1997年4月11日,廣播電影電視部正式發出《關於全國性評獎立項的通知》。《通知》規定廣播新聞獎、廣播社教節目獎、電視新聞獎和電視社教節目獎委托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承辦;報刊新聞獎和報刊專稿獎委托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和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聯合承辦。

1997年4月剛剛組建的第三屆理事會還來不及研究如何改進全國性獎的評選工作。因此,1996年度的全國性評獎工作完全是按照學會第二屆理事會規定的辦法去做的。1996年度評獎的結果是:廣播新聞獎獲獎作品總數為171件,其中一等獎24件、二等獎62件、三等獎85件;獲廣播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162件,其中一等獎25件、二等獎50件、三等獎87件;獲電視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188件,其中特別獎1件、一等獎28件、二等獎59件、三等獎100件;獲電視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163件,其中一等獎25件、二等獎49件、三等獎89件。

為了進一步改進評獎工作,使評獎工作更加規範化,1997年6月,學會擬訂了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全國性獎項評獎章程》以及章程的《實施細則》,作為草案發到各個參評單位,征求意見。本來打算是這樣:收到各單位的意見後,對草案進行修改和補充,作為今後比較長的一個時期的全國性獎的評獎的合法依據。但是,由於某些原因,這件事被耽擱下來。

1997年度的評獎工作基本上是按照《章程》草案的規定完成的。獲獎情況和1996年度大體持平。獲廣播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179件,其中一等獎27件、二等獎57件、三等獎95件;獲廣播社教作品獎的作品總數為168件,其中一等獎24件、二等獎53件、三等獎91件;獲電視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179件,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26件、二等獎53件、三等獎96件;獲電視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164件,其中特別獎4件、一等獎25件、二等獎50件、三等獎85件。

1998年度的全國性獎的評選規則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領導提出大量削減全國性獎的獲獎數量,目的在於提高獲獎作品的“含金量”。經過一番討論,總局在1999年3月30日發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廣播電視文藝新聞政府獎評獎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內容是在1997年度獲獎節目額度的基礎上把獲獎數量削減一半。具體規定廣播新聞獎、廣播社教節目獎、電視新聞獎和電視社教節目獎的每個獎項原則上一等獎不超過2名,二等獎不超過4名,三等獎不超過9名。雖然當時對此有不同意見,我們還是嚴格按照總局的規定辦事。當年評獎結果是:獲廣播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90件,其中一等獎11件、二等獎24件、三等獎55件;獲廣播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82件,其中一等獎11件、二等獎24件、三等獎47件;獲電視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93件,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12件、二等獎25件、三等獎53件;獲電視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91件,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11件、二等獎27件、三等獎50件。

1999年年底,學會根據當年評獎的實際情況向總局打了一個報告,提出獲獎數量偏少,送評渠道單一,評獎結果不能全麵反映節目製作取得的成績。總局領導的意見是“再看一年”。

1999年度的評獎還是按照總局3月30日的《通知》進行的。不過,也有一項變化,就是把廣播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單獨評選。這項評選活動是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的。目的在於提醒、鼓勵各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的新聞部門更加注意改進新聞性節目編排。1999年度的獲獎情況和前一年度持平。具體來說,獲廣播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91件,其中特別獎2件、一等獎12件、二等獎24件、三等獎53件;獲廣播社教作品獎的作品總數為90件,其中一等獎10件、二等獎27件、三等獎53件;獲電視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93件,其中特別獎2件、一等獎12件、二等獎24件、三等獎55件;獲電視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93件,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12件、二等獎23件、三等獎55件。

2000年9月,我專門向新任總局局長和中廣學會會長的徐光春反映了全國性獎評獎當中的問題,特別是獲獎節目數量偏少,不能反映節目製作發展實際情況。光春同誌當即回答說:可以適當擴大。即使如此,我們仍然采取了慎重的態度,還是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保證獲獎節目的“含金量”。2000年度評獎的變化是除了廣播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單獨評選外,把廣播電視新聞性現場直播也單獨評選。此項評選活動還是由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今年舉行的2000年度評獎的結果是這樣:獲廣播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132件,其中特別獎1件、一等獎19件、二等獎38件、三等獎74件;獲廣播社教節目獎的作品總數為114件,其中特別獎2件、一等獎17件、二等獎32件、三等獎63件;獲電視新聞獎的作品總數為132件,其中特別獎1件、一等獎19件、二等獎43件、三等獎69件;獲電視社教節目獎作品總數為120件,其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18件、二等獎36件、三等獎63件。

前麵,我簡單地回顧了最近五年來“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部分獎項的評獎情況。從中可以看到:

1.嚴格按照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辦事。“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是政府獎,主辦單位是原來的廣播電影電視部、現在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學會隻是承辦單位。所有評獎活動都要按照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的部署進行。五年來,學會從來沒有自作主張,擅自更改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

2.認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作為政府獎的承辦單位,學會負責評獎工作的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容易了解實際情況,了解參評者的心情。五年來,凡是發現不合理的情況,學會都如實向上反映,詳細說明理由,提出解決辦法,既對上負責,也對下負責。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得到了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