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向前放眼搜尋,說:
“有。一個戴大帽子的男人,帽子壓得非常低。”
“那個人大概有多大?”
“應該有40多歲吧。”
“他臉上有什麼明顯的特征嗎?”
“長方臉,眼角好像有個黑痣。”
“之後他做什麼?”
“他走到女郎身邊……”
被催眠的女子突然失聲驚叫起來:“啊!就是他!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把手槍,把那個女郎打死了!”
“然後那個男人往哪裏跑了?”
“他用手壓了壓帽子,然後飛快地跑進商場裏去,一直沒有回頭!”
這位婦女在被催眠狀態中回憶起她當時的所見所聞,提供了凶犯的相貌特征。裏昂警察局根據她提供的特征,抓獲了凶犯。
上麵列舉的是用催眠術偵破凶殺案的實例。那位作為見證人的中年婦女,在她覺醒的時候,對她麵前所發生的親眼目睹的事實,卻說不清它的經過,而被催眠之後,她竟然能夠詳盡敘述凶殺案的經過。
催眠能讓一個人重返童年時代,可能嗎?
年齡倒退就是催眠師向被催眠者下達指令,要求被催眠者的心智回到從前的某個時候,這個時候可以是前一天、幾個星期前、幾年前。例如,催眠師這樣暗示受術者:“從現在起,我讓你逐漸退回到童年時代。一年一年地,你回到過去。好啦,請你深深地吸氣,吸滿之後就靜靜地呼氣,隨著呼氣放鬆全身。好,吸氣……吸氣……放鬆全身。回到童年時,你能按照各個年齡,把平時忘掉的過去的事情,全部回憶起來。你現在是很懷念過去的,現在,我拍掌,每拍一下,你就變得年輕。你現在是7歲。”
“喂,你現在是多大歲數……好,請告訴我,你所遇到的事情。”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受術者返回童年時代,他會像小孩子一樣咬手指、撒嬌、哭鬧,其他的聲音和語詞也像孩子一樣,如果讓他唱歌,他會像孩子一樣邊拍手、邊扭屁股、邊唱歌。
催眠學家巴勃曾對被催眠者的年齡倒退現象做過大量的研究,他發現,經年齡倒退後所測得的智力與其該年齡階段的智力並不相符,雖然它仍低於實際的智力,但仍有成熟性趨向。
專家們對年齡倒退現象提出了三種假設:
1.假裝性假設
一些學者認為年齡倒退完全是假裝的,是一種欺騙性行為。
2.真實性假設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年齡倒退是真實存在的,被催眠者在催眠師的指令下,的確能“回”到被要求的年齡,並具備當時年齡的外在特征,但他已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並未完全消失。
3.模仿性假設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催眠的年齡倒退是一種模仿性行為,是完全沉浸於角色之中的角色扮演,被催眠者隻是遵循催眠師的指令,按照催眠師的要求來模仿某一階段孩童的語言、行為和情感等。
可以設想,既然催眠時能出現年齡倒退,那麼,是否也能顯示出年齡速進現象呢?其實,催眠師也能暗示被催眠者年齡在增長,並讓他成為某個年齡階段的人,然後讓他說出或做出該年齡階段時的事或行為。通常,被催眠者常常會說出他與他的兒子在一起聊天、踢球的事情,以及他的事業情況,等等。
對年齡倒退,這種現象研究很多,觀念很多,爭論也很多。但關於年齡倒退的實質依然沒有水落石出。不過,學者們對速老現象的解釋仍與年齡倒退的假設相仿,真實性派在期待著事實的驗證;模仿性派認為被催眠者是按照他個人的願望在想像他今後狀況;而持假裝性觀點的人,堅持認為速老現象同樣是一種毫無根據的假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