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能使生理“無中生有”嗎?
在催眠學界中,有一種奇特現象廣為人們所談論:催眠師隻要通過對被催眠者做一暗示,而不用實際的東西刺激他,就能使被催眠者不僅在主觀上產生一定的心理體驗,而且生理上也會產生相應的生理效應,這種奇特的催眠現象被稱為“無中生有”的生理效應。
關於“無中生有”的催眠現象,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催眠師請被催眠者喝下一杯白開水,並暗示他:“這杯水,像蜜一樣甜,裏麵放了很多糖。”被催眠者一口喝下白開水後,非常興奮地說:“這杯水好甜啊。”事情還在繼續發展,人們對被催眠者進行了抽血化驗,竟發現其血液中的含糖量大大增高,被催眠者在生理上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由此可見,在催眠狀態中,被催眠者不僅能按催眠師的暗示做出相應的心理變化,還能夠引起其生理方麵的變化。
催眠師暗示受術者:“從現在起,你的手腕上瞬間要被燒紅的鐵塊燙著。我現在手裏拿著燒紅的鐵塊。”然後,用一個常溫的木塊對其一觸,受術者立即驚慌地把手移開,好像真的被燙似的,而且,他的手腕的確有被燒傷的痕跡。用顯微鏡檢查其病理變化,與一般的燒傷毫無兩樣。
可見,催眠的這種“無中生有”的現象,真是令人驚歎不已。實際上,催眠暗示甚至可以使被催眠者陷入“假死”狀態,即與一切自然死亡的特征具有相同狀態,如呼吸、脈搏終止等。
催眠能否讓一個人重獲新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本世紀最重大的發現是我們已知,通過改變我們的心理態度,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通過改變心理態度,我們確實可以生活得更幸福、更充實、更美好。
然而,改變心理狀態又談何容易?能在短時間內脫胎換骨更不簡單!
青年李飛在10歲時即養成小偷小摸的習慣。後來,他多次出入拘留所。他的母親為了他不知落了多少淚,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他的家人不知多少次苦口婆心地勸他,可結果還是讓他們大失所望。是他自己不想改嗎?不是。他很想改,也願意改。可是,到時候手就不知不覺地伸了出來。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搞的?”
張興,今年28歲,身高1.75米,健壯如牛。然而,他總是懷疑自己有毛病,經常去看醫生。每次醫生都做認真地檢查,結果表明,沒有器質性病變。醫生耐心地告訴他:“你呀,自己不要往這方麵去想,你的病是想出來的。”張興認為醫生的話有一定的道理,於是努力不這樣想。可是,頭照樣痛,胸部照樣悶得難受,喉嚨依舊有異物感。
陳繪勇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學的是繪畫專業,他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名畫家。他對齊白石的畫非常感興趣,並對之相當著迷,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齊白石那樣的大畫家。於是,他開始模仿齊氏的畫風。但他的水平跟齊白石比起來卻是相差甚遠。他感到無比的傷心和苦惱。
李飛為什麼總改不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呢?張興如何能使自己頭不疼、胸不悶呢?張繪勇為何再模仿也不像齊白石呢?這是因為,陳繪勇、張興、李飛都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改善自我的最強有力的方法——催眠重生術。後來他們認識了催眠重生術,並在催眠師的誘導之下,改變自己,獲得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李飛變成了一個非常守規矩的孩子,不再偷偷摸摸;張興變成了一個身心健康有青春活力的人;陳繪勇的繪畫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與齊白石的繪畫技術越來越近了。是催眠術創造了這個奇跡,讓他們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具體來講,催眠重生術是在催眠狀態下,讓一個人的心理、行為、人格“脫胎換骨”的方法。它能夠使一個人在短時間內由“舊我”變成“新我”。“舊我”的鎖鏈打碎了,“新我”的創造性行為方式也同時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