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的書你都看過時,你所缺的就隻是經曆。《初門》這本書雨墨在他十歲那一年便已經讀過,隻不過他沒有按照書中所講的那樣去做。他隻是讀,記於心中。
如今書中的東西理解了,雨墨所缺的便隻是經曆了。
讀書之路漫漫修遠,修行更是比之困難無數。從雨家到永安,雨墨走過很遠的路途。一路之上,他更是看過很多的人,聽過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更多的都隻是修行。如今到永安城,不管入學的測試,或是與白潔的交談,都在說明一個問題,修行很重要。
秋風很涼,夜晚的更是如此。本是淡白的蘆葦在月光的作用下變的煞白無比。因淇水而出的沼澤,散著淡淡的濕氣。
這個地方會讓人感覺很舒爽,更不用說居於這裏的雨墨。然而雨墨此時卻感覺很熱,或許是因為他很興奮很是緊張。
他決定要修行了。從未經曆過的東西,自然會緊張興奮。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讀書,記住《初門》的內容,這本數百年前就在世間流傳的書籍,內容依舊不變,隻是複印的地方不同而已。王朝的更替,也沒有掩飾這本書的光芒,它是世間最尋常的一本書,卻也是最重要的一本。
萬卷書早以在肚中,內容盡在心臆。對於修行來說,這或許就是先天的優勢吧,他已經比平常人提前出發很久了,他以讀書的形勢模擬了自己的修行,他已經走了萬裏路,那麼理所應當的會比別人先到達彼岸。
雨墨向來很自信,對於讀書更是如此,如今確定了一些事情後,便更加的自信了。夜色很濃,明月盡顯光明。正如他開闊的胸臆一般,如此明亮,哪裏會畏懼前路的黑暗?
學院餐廳裏的飯很簡單,雨墨更是簡單的吃完。他回到自己的屋內,並沒有因為寒冷而關上窗戶,任由秋風吹拂,似乎還有某種香氣。他感受著,盤膝而坐,手中握著那本從家中帶來的《初門》。
書中的字,從他的腦海最深處浮起,從他十歲那年的記憶裏回來,變的異常真切,接著漸漸釋放出某種氣息,與書中的那份描寫相似,與之文字,在他的思想世界裏不斷的交融。
所有的都是完思考的,他漸漸的思考,越來越真切,以至於最後,他到了一個地方。
所謂明心通達,所謂融會貫通,雨墨再想原來這麼的親切。
房間內的燈光很暗淡,然而月亮卻明的異常。淇水河畔的清風院還是如此的安靜。
忽然之間,房間內響起一聲輕鳴。
這聲音來自天地之間,很細小很宏大。
水澤林畔吹起了一陣濕潤的風,縈繞屋外。
雨墨感覺這風來的很真切,很像他此時的心情。
一股暖流已彙於胸臆。
神識的凝聚原來如此簡單。
《初門》中有一段奧義的文字:接天地,明自理,聚神識,方自觀。觀自己,見一片天地。雨墨此時的狀態以接天地,思考中更明自理,那一陣濕潤的風正是神識凝聚的結果,,如今隻剩自觀了。
然而如何自觀?初凝的神識很弱,更是稀薄,它不能散出體外數米的距離,也就更不能遠觀天地了。它能做的隻有自觀。以神識觀身體,輕而易舉的透過衣衫和皮膚,進入身體的最深處,然後將遇到的一切反饋回來,這便是所謂的自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