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與仁義,前者或許可以因為實力,霸道的扭轉,本末倒置。但是後者,大陸存在無數萬年來,是存在人心,無法改變的東西。
雨墨起身,行禮,說道:“清風院,雨墨。”
天宇回禮,目光漸漸的凝重。
高台上,落霞道人與諸葛大人對視了一眼,眼中自有凝重之意。在此間的大人物,也都神色不一,但是都對仁義這樣的論辯感到吃驚。莫副院長眉頭輕皺,有幾分的擔心。
提出這樣的題目是很危險的,因為很多的時候,修行者的道心是與仁義相結合的。每個人道心的圓滿,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原由對於世間仁義的理解。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修行時間太短,道心還不夠堅毅圓潤。這個時候如果受到太大的打擊,很可能道心重創,本心駭動,修行之路難上加難,對於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雨墨的這個問題,很鮮明,但也的確很危險。
可是沒有人去阻止,不是因為聽夜宴的規矩如此。而是因為,對於雙方來說,兩人無非是這方麵最優秀的人才。
“有意思。”二皇子麵露期待,這場辯難會很精彩。
白淺有些擔心,看著雨墨的目光流露憂鬱。
唐椿也是如此,隻是事到如今,隻能洗耳恭聽了。
天宇說道:“食欲與貪欲,都是天性。仁,是內在的東西,而非外在的東西。義,是外在的東西,而非內在的東西。”
雨墨說:“仁義內外之分,何以謂之。”
天宇說道:“彼長而我長之,對待長者的態度不是我本來就有的。就像某件東西顏色白,我才把它看作是白顏色的,白的印象產生於外物的白顏色,所以說是外在的。”
雨墨說:“白馬的白和白人的白沒有什麼區別,不知對待老馬的態度和對待老人的態度是否也沒有區別?況且你所說的義是指長者呢?還是指對待長者的人呢?”
天宇說:“是我的師兄弟我就愛他,是仇人的兄弟我就不愛,這是以我為喜愛的主體,所以仁是內在的東西。尊敬師叔,也尊敬我的師父,這是以年長為尊敬的對象,所以義是外在的東西。”
雨墨說道:“我大虞豐臨的酒是最出名的,喜歡喝豐臨的酒,與喜歡喝永安城的酒沒有什麼區別。各種事物也都有這樣的情況,那麼喜歡喝酒的嗜好也是外在的東西嗎?”
兩人的辯難在於態度,在於喜愛。
…………
雨墨說道:“克己複禮為仁。”
天宇說道:“仁,垂心於天地也。”
雨墨說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天宇說道:“道不存則以德行之,德不存則以仁行之,仁不存則以義行之,義不存則以禮行之。”
…………
道家的道意與文聖大人所推舉的文治之道有很大的差異,但是這當中又有很多道理是互通的。
文人講敬,道人講靜。
一人處事,一人閉事。
兩者之間從不同之處理解出來的大智慧,如今在雨墨與天宇兩人的口中,不斷的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