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5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1 / 2)

雖然有人質疑他們為何不去鎮上喝朝廷發放的湯藥,但薑家都沒說什麼,村民們也不好說的太多,反正都是薑家的東西,他們願給誰,別人也無權置喙。

那些人得了湯藥後都裝進帶來的陶罐裏,隻說是要帶回去同家人一同喝,薑雲淺也都輕淺地笑笑,她自然知道這些人是要帶回陳家去,既然他們能過來討藥,想必是陳家已經懷疑朝廷發放的湯藥是出自她手,那就讓他們帶回去驗看好了,反正兩種藥雖大體相似,卻又不盡相同,有岐王替朝廷賑災在先,她也不怕陳家會對付她。

花媒婆看了一會兒,越看薑雲淺越覺著陳家那個紈絝子配不上她,搖搖頭,還是去尋了夏氏,好好的一個姑娘可不能被陳家給害了。

夏氏正帶著一群婦人趕製棉衣棉被,這是朝廷發放的任務,沿岸許多人家都被大水衝走,眼看大雨過後天氣漸冷,若是沒有棉衣棉被怕是要把人冷壞了,但要等著朝廷發放這些物資還不知要到何時,就發動百姓幫著想辦法。

雖然做這些事情沒有工錢可拿,但看到朝廷為了百姓連皇子王爺都派了出來,百姓也都對挨過這場災難信心滿滿,不就是做棉被棉衣嘛,家裏的男人都忙著重建家園,女人們也不能閑著,除了做飯,剩下的時候就都聚在一起做針線活。

花媒婆找到夏氏時,夏氏正在樹下與村中的婦人們一起縫製棉被。見花媒婆過來,婦人們都忙著打招呼,不管花媒婆這人見評如何,家中有兒有女的難免將來要有求於她,自然是熱情的很。

夏氏或許還記著當初花媒婆幫著陳家來求娶薑雲淺一事,但經過之前薑老太來鬧,花媒婆幫著說過話,夏氏對花媒婆的態度也好了很多。

又因花媒婆是花旺的姑姑,平日見著了也不會冷著臉。

花媒婆也沒提陳家那檔子事,而是拿了針線也跟著一起做活,有花媒婆這張巧嘴在,這邊更是笑聲不斷,人也越湊越多。

人一多了,難免就要說到最近的一些傳聞,除了對朝廷和皇上歌功頌德,身邊能拿出來說的事自然也不少。

像這場水災,誰家人沒聽朝廷的公告去救災棚避難,而一家人被大火衝走,還有誰家趁別人家去了救災棚,挨家撿漏得了不少好東西。還有鎮上發放救災糧了,據說誰家為了多打一份口糧分幾處冒領,被朝廷查出來遊街示眾……

說著說著就說到陳家,雖然陳家地勢高,宅子也修的牢固,沒有在水災中發生意外,但陳家被打劫這件事可以說是大快人心,誰讓他們為富不仁了?

不管陳家為富不仁這件事,是經過別人證實,還是那本書稿裏說的,總之在這種時候大家對於陳家的遭遇都沒有同情,而是深深的同仇敵愾。

夏氏倒有些猜測那份書稿是薑方寫的,但她也不會傻傻地說出來,誰讓陳家先招惹了他們,總之知道薑方也不是隨便被人揉捏的軟柿子,夏氏還是很高興,至少這個男人關鍵時候還是靠得住的。

別人議論陳家的是非,夏氏也不參與,隻靜靜地聽著,問到她時也隻是輕淡地笑,倒讓人猜不透她心裏想著什麼。

倒沒人對夏氏的表現不滿,人家是秀才娘子,哪裏是她們這些山野村婦可比的,能坐下來跟她們一起說話、做活,已經是隨和的人了,更不要說薑家還拿出藥材熬了防治瘟疫的藥給眾人喝。人家夫人不喜論人是非,又是話少的,誰還會拿這個來怪她?

就是經過之前翟翠枝的事,連翟家人都跳出來替薑家人說好話,別人更不會沒眼力見地拿這事來說事了。甚至有人若是提起這件事,立馬就會有人眼他急,如今的薑家在別人眼裏就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

天色漸晚,婦人們都回家做飯,劉家峪的災情不嚴重,家家也都有存糧,還吃得上飯。如今朝廷也都開始賑災,又對趁火搶劫的人用了重刑,世道太平了,他們也不怕讓人知道自家吃得上飯被人惦記。

夏氏前腳剛走,花媒婆隨後跟上,滿臉帶笑地道:“薑夫人,老婆子家裏就一個人,晚飯也沒做,不知到府上叨擾一頓可好?”

夏氏表情僵了下,想到自從買了花旺家的地和房子之後,花媒婆對他們一家釋放出來的善意,便笑道:“花嬸子看得起我,不過添雙碗筷的事,有何不可?”

“那就多謝薑夫人了。”花媒婆笑眯眯地跟著夏氏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