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度催眠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說“發呆”和“走神”就屬於兩種最常見的淺度催眠狀態。淺度催眠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運動支配,所以處於淺度催眠狀態的人會配合催眠師的指令做出某些動作。但是,處於淺度催眠狀態下的人並沒有完全的喪失意識,相反還保留了比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從催眠狀態中醒來之後,會記得淺度催眠時候的情景和感受。
中度催眠是比淺度催眠更深一個層次的狀態,處於這一狀態的人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會極大地降低,就像變成了一個機器人,完全服從催眠師的指令。處於中度催眠狀態下的人會在知覺方麵表現出非一般的能力,最常見的有超出常人的感覺能力——感覺過敏,原本仔細聽可能都聽不到的聲音,在中度催眠狀態下卻能夠很容易地聽到,當然這個距離是有限製的,並不是說中度催眠能夠將人變成內褲外穿的超人;出現幻覺和錯覺以及痛覺消失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是在催眠師的暗示之下才會出現的,催眠師隻是在被催眠者皮膚上放上一塊普通的濕巾,但是卻暗示是會導致皮膚發熱的藥物,結果被催眠者的皮膚真的會出現局部發熱或者紅腫的現象;出現個性轉變的特點,這個也是許多心理有問題的人想要尋求催眠師幫助的重要原因,比如某個人心理極度自卑,他就想要通過催眠師的催眠讓自己逐漸忘卻自卑,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次催眠是很難達到效果的,一般需要通過多次催眠來實現,並且還要輔助以催眠分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消除不良個性。中度催眠狀態是催眠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有近90%的催眠效果都是在這一階段進行的。
深度催眠是催眠的最深層次,處於這一狀態的被催眠者除了能夠聽到催眠者的指令或者暗示之外,所有的感覺幾乎都消失了,麵部表情也變得呆滯,沒有任何的生氣,就仿佛是沒有了靈魂的行屍走肉一般。深度催眠一般是用來治療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和進行潛能開發,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一般都不需要催眠達到這種深度。深度催眠狀態下,被催眠者會出現三種典型的表現:
表現一就是記憶變化,記憶變化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記憶能力的提高,這是因為深處催眠下人的精神高度的集中,第二種變化就是記憶的喪失,處於深度催眠狀態下的人被喚醒之後,極少能夠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表現二就是年齡的倒退,許多處於深度催眠狀態下的人都會表現出回到兒童甚至幼兒時期的情況;表現三就是人格的變化,這種表現是在催眠師的暗示下進行的,如果催眠師暗示被催眠者是一個指揮師,他就會像一個真正的指揮大師一樣揮灑自如,如果催眠師暗示被催眠者是某種動物,他也會表現出這種動物的一些特征。
催眠的三種狀態已經了解完了,下麵就該說一下,如何進行催眠解夢。
通常來說,催眠解夢可以分為六個階段——解答催眠困惑、使做夢人進入催眠、深化催眠狀態、下達指令、喚醒做夢人、使做夢人恢複清醒。
解答催眠困惑實際上隻是一個準備階段,因為大多數人對於催眠解夢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了解完全都是誤解。此外,上一節我們已經說過,每一個人的心底都隱藏著一些不想要人知道的秘密,所以解夢者在對做夢人催眠之前完全有必要進行一番詢問和釋疑。
使做夢人進入催眠實際上就是催眠誘導,解夢者通過語言誘導使做夢人進入催眠狀態,比較常用的誘導方法有漸進放鬆法、想象引導法、手臂上浮法、眼睛凝視法、數數法等。
深化催眠狀態實際上就是使做夢人進入中度催眠狀態,目的是使做夢人進一步地全身心放鬆,進而使精神進一步集中。
下達指令階段指的是催眠師對做夢人下達某種指令,比如說回憶某個夢境。因為在經過深化催眠之後,意識已經基本完全消失,在發揮作用的就是潛意識,所以這時候做夢人幾乎完全能夠回憶起夢境的內容,催眠師可以根據夢境的內容對做夢人進行提問,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進而對夢境進行分析。
喚醒做夢人指的是使做夢人從被催眠的恍惚狀態中逐漸恢複意識,但是這個恢複必須是逐步地慢慢地進行的,比如催眠師可以暗示被催眠者數到5的時候就會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