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夢境所表達的意義很明顯,那就是內心的孤寂無助。而我們解夢卻不能夠僅僅知道表麵的意義,還要弄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夢境,否則就不能通過解夢達到幫助做夢人完善心靈的目的。通過詢問,釋夢者知道這個女士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後,她一個人在教室裏,可是突然有一個五年級的男孩子闖進教室並且將門鎖了起來,男孩子的舉動嚇得她躲在教室的牆角,當時她感覺無助,想要跑卻又跑不掉,這個事情在她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是永遠都抹不掉的灰色陰影。但是,釋夢者卻認為這件事並不足以導致做夢人經常做這樣的夢。經過詢問,這個做夢人在5歲的時候,因為父母的工作非常忙,她被送到了外婆家生活,外婆的脾氣不好,每當她不聽話的時候,外婆就會把她關在一個又黑又冷的小屋子裏,每次她都隻能一個人躲在黑屋牆角哭泣,感到非常無助,想跑又跑不出去。5歲正好是兒童的“印記期”,有著這樣的經曆,做夢人持續做這樣的夢就一點都不奇怪了,經過釋夢者的開導之後,這位女士已經放下了一直壓在心底的這塊大石頭,她沒有再做過這個夢。雖然這位女士的夢境非常簡單,可以直接說出其含義,但是,請不要忘記,解夢的真正目的是完善心靈。因此,我們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隨著時間的流逝,童年的記憶被遺忘了許多,有些甚至根本就記不起來,而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實際上,記憶之所以會被遺忘完全是因為遺忘機製在發揮作用。對於遺忘機製,弗洛伊德給出了這樣的定義:“遺忘的機製,尤其是想不起名字,或名字的暫時遺忘,都是當時出現的潛意識的一股怪思潮,阻撓了名字的有意再現。
在被阻撓的名字和阻撓該名字的症結之間,存在著一種自始就有的關聯,或者是一種經由表麵關係而形成的(也許是經過人為的方法)關聯。避免喚醒記憶中的痛苦,是這類阻撓的動機之一。”童年生活經曆的遺忘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之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他認為夢中出現的許多奇形怪狀的事物都是童年的時候被壓抑的因素,甚至他還認為精神病的病源就是潛伏在意識之中的童年的痛苦記憶。
在《夢的解析》一書之中,弗洛伊德闡述了對於童年記憶的觀點,他認為童年生活之中絕大部分的記憶都被意識強製壓進了潛意識,而那些痛苦的記憶則仿佛是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般地壓在了最底層,這也導致了童年生活之中的那些痛苦被遺忘得最為徹底。但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些被送進“十八層地獄”看押起來的痛苦記憶也是最不安分的,它們總是想盡一切可能來表現自己,可是意識卻對這些“罪犯”實行了最嚴厲的監管,這也就導致這些痛苦即使能夠逃出來,也大多是一些短的、不規律的片段,因此其所表現出來的童年回憶是不完整、不清晰的。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一書之中,弗洛伊德用他自身的例子給我們講述了如何利用童年經曆進行解夢。弗洛伊德夢見自己站在一個大櫃子前,比他大十二歲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正嚐試著拉開櫃門,弗洛伊德站在那裏哭著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時候,他母親突然從街上回來,走進了房子裏。
這個夢境乍一眼看上去什麼都看不明白,弗洛伊德也不知道他哥哥想要打開或者關閉的那個櫃子究竟是什麼櫃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哭,也不知道母親為什麼會出現在自己的麵前,最後他隻好去求助母親,終於得出了答案。原來弗洛伊德從小被保姆照看,所以兩人的感情非常好,有一天他發現那個小保姆不見了,他哥哥用玩笑的口吻說:“她被關了起來。”實際上,這位保姆因為偷東西而被哥哥送進了警局,可是那個時候隻有2歲的弗洛伊德想當然地認為她被關在櫃子裏。當他發現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就認為哥哥把媽媽也關了起來,所以就哭著讓哥哥打開櫃子,可是櫃子打開之後並沒有發現媽媽,他哭得就更加厲害了。這個時候,媽媽出現了,解除了他的煩惱。
第四節 夢也許就是身體最直接的刺激
在《夢的解析》一書之中,弗洛伊德將身體的刺激總結為三個方麵——由外物引起的客觀感覺刺激、僅能被主觀感覺到的感官的內部興奮刺激、發生於身體內部的軀體刺激。
最早從事身體刺激對於夢境影響研究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克雷特曼實驗室的德門特和沃爾珀特。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之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實驗者在剛剛來到實驗室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在睡眠的過程之中將實驗室這個新環境編進自己的夢境之中。很明顯,睡眠環境的改變影響夢境的內容。在這之後,兩人先後實驗了冷水淋、強光、音樂等三種刺激,結果顯示,實驗者的夢境之中有42%涉及水,23%談到光,9%提到音樂。雖然這個數據能夠表明刺激對於夢境的影響,但是卻不足以證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