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成功人格的素質
積極、富有創造力的人格,是多種素質的綜合。一個人,如果具備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識、經驗、交往、行為、個性、口才等素質,他為人處世就沒有理由不成功。
天才是極少的,成功的人卻不少,那是因為,成功的人知道怎樣使自己具備各方麵的良好素質,即使在某方麵有缺陷,他們也知道用另一方麵十分突出的素質彌補缺陷帶來的不足。
相關素質的匹配,使人們的人格相得益彰,豐富多彩,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素質匹配十要則如下:
1.盡量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
2.避免決定性風險。
3.有基本的把握。
4.應該與自己的個性及愛好相符。
5.優先考慮自己的長處。
6.參考社會需要。
7.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8.不能忽視服務的對象。
9.不能僵化地看問題、處理問題。
10.如果可以,不妨做個小測驗,以此來確定計劃的可行性。
以上十條原則,關係到人格的體現及創造力的發揮,必須予以考慮。
相關素質的匹配潛能是巨大的,它可能對幾十年、幾百年,乃至幾千年的文化傳統發起挑戰性的進攻。當然,鬥爭也好,讓步也好,我們有必要在生存的路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們需要冷靜與勇敢,而不是衝動與魯莽。
素質構成人格,人格決定素質,二者辯證統一,不可或缺。
我們要成功、要幸福,所麵臨的選擇隻有一個,即:
培養素質,發揮素質,轉化素質,從而達到一種完善的人格,實現個人的夢想。
□如何消除人格障礙
所謂人格,心理學上是指一個人在其生活實踐中經常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個體心理特征的總和,也稱為個性。這些心理特征包括個人的能力、性格、氣質、興趣、愛好、傾向性等等。它們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逐漸形成和鞏固的。它表現出個別差異,人與其他人相區別的特質或個人特征,是一個人在其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和情緒反應的特征。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人格與社會環境相適應,就被認為是正常的人格。而有少數人,他們不能適應社會的環境,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情感反應和意誌行為與世格格不入或不相協調,其人格偏離常態,即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也叫病態人格、變態人格、偏離人格、精神病態人格等。人格障礙是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術語。嚴格意義上的人格障礙,是變態心理範圍中一種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之間的行為特征。因而其患者既不是“精神病”,又不能說是“正常人”。
何謂人格障礙呢?人格障礙指不伴精神症狀的人格適應缺陷。其患者對環境有相當嚴重的、根深蒂固的、不能更改的、不適應的反應,在知覺與思維方麵產生適應功能的缺損,或增進自覺的痛苦,其行為傾向組成對自己對社會都不被允許的、不得體的行為模式。
因此,有人格障礙的人,常常難以正確估價社會對自己的要求和自身應當采取的行為方式;難以對周圍的環境作出恰當的反應;難以正確地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常常和周圍的人、甚至親人發生衝突;對工作缺乏責任感,經常玩忽職守,甚至超越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做出違反法律或擾亂他人和危害社會的行為。
概括起來,人格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麵的主要特點:
1.一般始於青春期
人格是從小逐漸發展形成起來的,人格障礙也是如此。人格障礙的特征往往從兒童期就開始顯露,到青春期開始顯著。
因為年齡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不宜輕易診斷為人格障礙。
2.有嚴重的人格缺陷
有人格障礙的人,生理上可能有某些神經係統功能上的障礙,但是一般沒有神經係統形態學的病理變化,它隻是一種人格結構上的某些方麵過分與畸形地發展或嚴重發展不足,偏離了正常人格而出現的嚴重的人格缺陷。
3.有紊亂不定的心理特點
有人格障礙的人一般意識是清醒的,認識能力也保持完整。即在沒有意識障礙,沒有記憶力和智力活動障礙的情況下,出現情感與行為活動的明顯障礙。其情感障礙表現為情緒極不穩定,或對人感情淡薄甚至冷酷無情。無論是被動的或主動的行為變異,如偏執情緒、自我愛戀、被動性侵犯等,都給他人造成極大的困難,甚至帶來禍害。
4.缺乏自知力
有人格障礙的人一般能正確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理解自己的行為後果,也能理解社會對自己行為後果的評價標準。因此,他們不能免除自己的責任能力,但他們缺乏自知力,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難都歸咎於命運或別人的錯處,因而他們不能感覺自己有缺點,不知道有什麼需要改正,不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5.沒有責任感
他們認為自己對別人是沒有責任可言的。如對不道德的行為沒有罪惡感,對傷害別人不覺後悔,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自以為是。他們的行為後果和傷害別人,使左鄰右舍雞犬不寧,而自己則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