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彼知己”之後,要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怎麼去進行投資,怎麼去說服對方,怎麼去打那場球!如果認為有勝算的可能,那就去做,如果認為不可能勝,那就不要勉強,明知麵臨失敗,還得去硬拚,那不是不大明智之舉嗎?
4.有了把握之後,還要有信心,因為信心能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力量,使你所做的一切發揮更大的效果。
當然,你做出這些評估之後,並不能保證你一做就會成功,但沒經任何了解行事,其失敗率會很高,不管後果如何,他們總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可明知山上無路,為何非得上山?這就好比走暗路,遲早會摔跤!
年輕人總是有一種陽剛之氣,他們常常管不了那麼多,總是做了再說。人生之中如果失敗一次,有時要付出半生甚至一生的代價。所以做任何事,尤其是成敗對你關係重大的事,一定要先做好“知彼知己”的功夫,有了勝算的可能才去做,這樣就可避免必然的敗仗!尤其這種事先評估了解的做法,對你日後細致穩妥地做事也有幫助!
“不打沒把握之仗”,這是每個年輕人都應謹記的一點。
□如何了解自己和了解別人
如果你想要和別人合作、相處,首先就必須懂得了解別人。
縱使你可以告訴自己,你為擋在人行道上的車子而生氣,這是可以原諒的,但又應該采取什麼態度呢?
一般人總難免要提出意見,批評別人。當別人的行為不如我們所想像時,我們就會顯得不太高興。即使程度並不嚴重,也會對別人造成或多或少的壓力或緊張。
在一個人際關係討論會上,教師對與會人員提出這個問題:“你們有沒有人覺得自己無法和別人相處?”結果舉手的人非常少。
然後請他們寫出三件最令他們生氣的事。從一千人的回答結果顯示:其中有998個人,生活中的牢騷都是因為別人的關係!
這些人對於他們的答案又有什麼說詞呢?就像這樣:“我和你一直相處得很好、很融洽,一直到你做一些我不喜歡的事,我才沒辦法和你相處。我覺得很生氣、懊惱、難過。”
一個人如果想要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他決不能要求別人依照他規定的模式做事,或處處請求利益。解決人與人之間不愉快的惟一方法,就是去了解。
你的了解能力如何?為了確實掌握與人相處的能力,你必須身臨其境。
假設你在路上開車時,有一個小男孩站在路邊向你揮手,車子經過他時,你赫然聽到一聲“啪”的聲音!這下才知道原來他用石頭砸車子。
於是你猛然煞車,怒衝衝地走出車外,朝這個男孩子走去,愈走愈氣,心裏盤算著,一定要把他帶到他父母麵前,指責他,並叫他們賠償你的損失。
走到這個孩子麵前時,你心中的怒氣正好達到頂點。
他站在你麵前害怕得哭個不停,抬頭抽泣說:“我實在很抱歉,但是我想不出其他方法可以使你停車。”
然後用手指著路邊草坪上躺著的人,又說:“我小弟病得很嚴重,請你救救他吧?”
這時,你心中的那股怨氣會怎麼樣呢?它將會如火焰上的冰柱般迅速溶解了吧!為什麼?因為現在你了解了這個男孩子用石頭砸你車子的原因,所以你原諒他了,心中的憤怒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例子。假如你妹妹嫁給一位很成功的律師,最近幾個月,他對待她的態度改變了。他變得多疑,占有欲強,甚至限製她的行動自由。隻要她離開,他一定會亦步亦趨地跟著她,不準她單獨出門,她不停地抱怨,他還是不準她單獨去購物。
知道他對你妹妹的態度後,你很生氣,於是決定和家裏的其他人討論解決的方法,你們一致同意必須對他采取行動。
後來你接到一位心理學家打來的電話,他邀請你到他的辦公室去。你去了之後,他請你回憶並描述一下你妹妹小時候的事情。他解釋說你妹妹一直是個有盜竊癖的人,也就是說她無法控製自己偷竊行為的衝動。他還指出你妹婿始終承受著這種壓力,不願為人知道,直到別人揭開了她的這種病態。
聽了這個解釋之後,你對他的改變有什麼感想?你還覺得忿忿不平嗎?可能不會了,因為你已經了解他的行為。
假設你是個做保險生意的人。原先你和你的另一半約好星期四晚上要共進晚餐,一起玩橋牌。星期四早上你和一個客戶洽談愉快,而且他答應帶他太太到你辦公室來詳細了解保險條款,並簽訂合約。不巧的是,他們隻有星期四晚上才有時間和你見麵。
你頹喪地打電話回家,告訴“另一半”今天不能回家吃晚飯,電話的另一頭傳來失望的音調,這是可想而知的。
就這樣你必須留在辦公室,不能回家吃飯,你隻好跑出去買了一份三明治、一杯熱咖啡當晚餐。這天晚上下著大雨,天氣顯得特別寒冷。於是你愈想愈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這麼淒冷的晚上,竟然不能回家享受溫暖,以及和朋友相聚的樂趣。
你沒趣地喝著咖啡,一麵等你的客戶,然而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卻仍不見他們到來。
又半小時過去了,他們還是沒來。過了一小時,你實在等得不耐煩了,所以打電話到客戶家,結果沒有人接。過了一個半小時後,你才決定鎖了辦公室門,回家去了。你心裏忿忿地自言自語:“至少,禮貌上他們可以打個電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