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史都瓦介紹他的一次經曆:成立“敘述電視網”沒有多久,公關公司通知他必須親自感謝加入播映他們節目的聯映機構,並出席促銷、推廣活動做個人的公開露麵。公關公司預先籌備了一場聚會,由他進行演講,然後邀請當地的頻道商和係統業者作為他們的貴賓。
這種方式同時有兩個作用。它同時讓他見到不隻一位的頻道及係統業者的經營者,並可以讓許多人知道“敘述電視網”
節目播放的消息。
讓視力正常的人收看節目的傳統方法,就是插播10秒鍾的廣告,通告“明天晚上7點鍾,請收看這個節目”,但盲人很少固定看電視,所以插播廣告的方式對他們並不適合,他必須找一種方式,使許多人知道“敘述電視網”已經開播的消息,並且能夠預先介紹部分節目的內容,公開演講是倍增效果的好方法。
他在“敘述電視網”得到一個經驗,一場訪問不論是通過100家播映或通過1000家播映,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一樣的。
他不知道你的夢想或目標是什麼,但你可以運用技巧來倍增努力後的結果。這是成功的基本原理,好好想想看!
□如何掌握辦事“二分法”:計劃+習慣
多花些時間將工作的內容具體化,才能夠掌握整體的重點,才能放心大膽地去工作,同時才能給人一種安全感。怎樣辦事才能又快又好?
1.製定你的辦事計劃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國王,給兩個大臣同樣大小的土地,命令他們盡快建設一座城市。由於這兩人從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所以都不知如何下手。其中的大臣A,雖然因為毫無經驗而感到焦慮,可他先在土地的中央蓋了一間房屋,然後在房屋的前麵造路、引水,總算是開工了。而大臣B當然也感到焦慮,不過心中卻一直盤算著,不知不覺又過了一段日子。A的工程雖然進行著,但是,由於耽心不能在期限之內完成,因此感到十分恐慌;而B雖然開工落後於A,但是他很有信心地開始動工。事實上,B的心中一直在做著工程進行的具體行動計劃。
在這樣的競爭裏,也許大臣B可能會勝利,但是我們所要討論的不是勝負,而是心理狀態。假設結果不分勝負,但A的心中一直感到焦慮;而B雖然起步較晚,卻能夠安心地有條不紊地工作。兩者的心理狀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是由於B在進行這項工作之前,花了較多的時間具體地製訂了行動方案,因此能預知整個工程的進度。
雖然這隻是一個故事,但恰好可用來比喻美國人在開發大麵積土地時的工作態度。慣於思考的美國人,對於任何事情的可行性均會加以評估,並把工作的內容具體化。經過具體化之後的工作,即使在進行中發生誤差,或者必須更改,也能夠很容易地找出處理的方法,所以他們工作起來是很放心的。類似的體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遇見,而這種安全感比安排好的程序更能影響其後的工作效率。
2.改變不良的習慣
每天規規矩矩地上班、幹活,可是卻一點活力也沒有,對生活感到空虛,這種體會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時候應該怎麼辦?雖然“該做的都做了”,但總覺得不滿意,此時如果把事情拋開不管,或是一味地蠻幹下去,反而會增加倦怠感。
這時,不如不去做“該做的事”,或者“該做的不去做”
而去做“不該做的”,這種相反的做法反而有效果。生活的倦怠感多半是由於對同一步調的生活態度產生厭煩、疲勞,缺乏新鮮感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這種倦怠感,就必須打破原來的生活習慣。比如說“12點就寢,每天工作8小時,周日休息”,將這種規律性的日程表,大膽地打破,這是值得一試的方法。最近有一種新的上班方式極受重視,就是彈性工作製,不坐班,一天之內可以做兩天的工作,第二天就可以休息。像這種不同的工作方式,或是吃過晚飯馬上睡覺,到了三更半夜再爬起來幹,嚐試在不同的時間內做不同的體驗,這樣就會讓你發現新的生活和新的自我。
當然,也有的人是因為身體或精神狀況起了變化,而使得早晨型的人到了下午才進入狀況,問題是要掌握自己的最佳時間帶,並在這段時間內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工作,那麼就算再棘手的工作,也不會覺得很辛苦。所以,遇到棘手的工作而愁眉不展的人,應打破以往固定式的時間表,若能照我們推薦的方法去做,在你得意的時間帶內做棘手的事,任何事均能順利進行。
□如何找到“第一位”
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是這樣,對許多人來說,這句話不幸而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依次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這其實是大謬不然。
辦事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達到良好結果。
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之間,你首先去辦哪一個?麵對這個問題你或許會很為難。